女性小说还有很多,难怪很多评论家惊叹,茨威格“对女性心理分析,已经近乎走火入魔”。但是茨威格写激情冲动不仅在女性小说,在些以男性为主人公作品中,同样也有瞬间爆发激情遭遇,《森林上空那颗星》中,那位饭店跑堂卧轨殉情就是例。《象棋故事》中B博士在下棋过程中下意识哆嗦双手和忘神情就是身上激情瞬间被激发出来表现。由此可见,这些作品中人物大都是耽于某种思想偏执狂。茨威格坦言:“平生对患有各种偏执狂人,个心眼儿到底人最有兴趣,因为个人知识面越是有限,他离无限就越近;正是那些表面上看来对世界不闻不问人,在用他们特殊材料像蚂蚁样建造个奇特、独无二微缩世界。”(《象棋故事》)
关注少男少女青春前期和青春期心理,是茨威格小说另个重要主题。青春期是人生旅程中个重要驿站。情窦初开少男少女,他们心理最为敏感,对成人世界,尤其是对两性关系怀着恐惧、羞涩与好奇。在作家眼里,儿童、少年朦胧性意识觉醒似乎是他们必行“成人礼”,有“初次经历”和对“灼人秘密”追踪和探索,青少年们打开感情世界大门。《朦胧夜》《家庭女教师》和《夏天故事》等描写都是少男少女青春萌发期内心情感和心理、生理变化。在世界文学史上,像茨威格这样对青少年青春期心理给予那大关注作家还不多见。茨威格这题材小说大多写于上世纪20年代以前,这恐怕与当时奥地利社会环境不无关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处在青春期青少年,他们内心骚动不安,会对两性问题感到神秘好奇完全是正常现象。社会和学校应该通过性启蒙教育给予他们正确引导。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人们都小心翼翼地回避性问题,认为它是造成不安定因素,有悖于当时伦理道德。青年男女很少有无拘无束真诚关系,他们正常交往也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种种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茨威格对青春期青少年心理所作细致入微研究和真实生动描绘,不啻是对当时资产阶级虚伪道德和奥地利学校教育有力批判,是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忽视青少年青春期教育严肃控诉。
由于茨威格作品表现大多是激情、情欲及其后果,往往给人以游离于时代、社会之外印象,但是他也创作批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反战、揭露和批判纳粹罪行作品,而且写得极其深刻,精彩感人,如《象棋故事》《看不见收藏》《日内瓦河畔插曲》《巧识新艺》《书商门德尔》和《桎梏》等。
《看不见收藏》是篇针砭时弊小说,真实地反映第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食品匮乏、饥馑严重、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社会情况。酷爱艺术老林务官倾其所有,逐年收藏批艺术珍品。后来,他眼睛瞎,在战后饥荒年代,为活命,他家人只得瞒着老人出卖这些价值连城藏品。虽然每件珍品能卖得笔巨款,但在货币贬值年代,卖得巨款转瞬就变成堆废纸。这些描写是当时德国社会情况真实写照。对于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