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非求仕者,亦非固求不佳者……何苦乃以衰病之身,委曲以就有司之权衡,以自取轻笑哉……向者权书论衡几策,乃欧阳永叔以为可进而进之。苟朝廷以为其言之可信,则何所事试?苟不信其平居之所云,而其日仓猝之言又何足信耶?”给梅圣俞信里说:“惟其平生不能区区附合有司之尺度,是以至此穷困……自思少年尝举茂林,中夜起坐,裹饭携饼,待晓东华门外,逐队而入,届膝就席,俯首据案。其后每思至此,即为寒心……”
第二年,仁宗嘉佑四年(○五九)六月,他又接到朝廷圣旨,仍是上次内容。并未言及免除任何考试,自然不足展足老泉之望。朝廷主其事者当对他前所呈奏信而不疑才是——相信固好,否则即搁置亦可。他是不肯像学童样去接受考问。所以他又再度辞谢。他奏折上说他已年近五十。五十之年又何以能报效国家?身为读书人之所以愿居官从政,欲有以报效国家也,否则为寒士足矣。倘若他此时再入仕途,既无机会以遂报国之志,又不能享隐逸贤达之清誉。他最后结束说,时已至夏季,下月其子之居丧将满,他将随子入都行。届时当谒当道,细叙情由。全信中之语气显示他在五十之年,实已无意入朝为官,除非有力人士能使他不再如童子之受考试。
事实上,苏洵妻子已死,他已准备远离家乡而不复返。非常明显,他是适于住在京都。他两个儿子既然已中进士,下步就看朝廷何时有缺可以派儿子去任职,他自己倒也罢。在居丧满期之后刚过两个月,父子三人又再度启程入京,这次有两个儿媳同行,出发之前,已经把亡母之灵柩安派妥当。苏洵使人请六尊菩萨像,安放在两个雕刻好镀金佛龛中,供在极乐寺如来佛殿里。那六尊菩萨是:观世音菩萨、势至菩萨、天藏王、地藏王、解冤王者、引路三者。出发之前,苏询正式把这些佛像供在庙里,并且去向亡妻灵前告别。祭文结语是:“死者有知,或升于天,或升于四方,上下所适如意,亦若余之游于四方而无系云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