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个读者给写信说,以前,她是个很理性人,平时只读些“有用”书。可是在那段迷茫期里,她能够静下心来看以前根本看不下去文学作品。
她说:“在自怀疑、自否定,远离人群时候,看到有人把这种痛苦、挣扎,还有可能救赎诉诸文字时候,就觉得自己点都不孤单。”
猜,她可能在这些伟大文学作品里,寻找到新意义。
认识另个读者,因为最终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专业,在博士二年级时候,从个很著名高校退学。
他回家休养段时间,每天早早起来,边跑步,边听Beyond歌。
“刚从个新工作中离职,现在觉得情绪低迷,没有目标。怎才能尽快找回积极心态,重新开始新生活?”
显然,他并不适应这段迷茫时期,这让他觉得慌张。
如果们不能尽快找到目标,就会不停地责怪自己:“怎这无能,是心理素质不好,连这点事都过不去。”
更进步,他们会尽快选择个开始。比如,马上找份自己也不喜欢工作,或者在分手以后马上陷入另段恋爱,来逃避这种虚无和迷茫感觉。
他们会不停地暗示自己:已经好,已经好,只是偶尔冒出来空虚会让他们知道,因为躲避这种迷茫期,他们转变,也在中途就终止。
仅会把过去跟现在做比较,还会有另种想回到过去形式,那就是后悔。
很多身处迷茫期人,会不停问自己:
“为什别人生活能这安稳,生活却要这折腾?”
“是不是做错什,是不是自己有问题,才会经历这些?”
这不是你心理素质差,而是大脑应对结束和迷茫方式。
原先他并不是个多愁善感人,可是在那段时间,听到Beyond在《海阔
有时候,会跟这些朋友说:
“也许在转变这个阶段,们就是需要低落和迷茫。转变有它自己节奏,就像你没法略过冬天去经历春天样,如果你急着让自己更积极、更充满自信,这反而会打破转变节奏。
这段时间,也许你可以允许自己难过,允许自己无所事事,你只要耐心等待,看看会不会有什新变化发生。”
既然回到过去和来到未来,都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如果就呆在迷茫中,会怎样呢?
这时候,人们就会有第三种典型心理反应:他们精神生活,开始变得敏感起来。
大脑会本能地抗拒这种变化,让你尽快回到那张“意义之网”上,哪怕你心里知道,原先那些意义,已经不再适用于你。
以前看过篇文章,说弘法师刚出家时候,发现寺庙生活不像自己想象那样,也是跟朋友表达过犹豫。是朋友劝说,加上他自己坚持,才慢慢把心安下来,逐渐走上佛法精进道路,成代名僧。
你看,连弘法师这样高僧大德,都会有这样想回到过去心理,更何况们这些凡夫俗子。
迷茫期是痛苦。所以们想尽快逃离迷茫,回到过去。可是,当们发现自己已经回不去时候,们就会有第二种反应:尽快结束迷茫,到达未来。
经常有朋友这样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