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进行。
表现在空间上,就是们要说华夏文明边界波动。如果以古人常说“天下之中”河洛地区为中心来看,华夏文明四千多年来在空间上各个方向成长似乎是相当均匀。几乎东亚大陆所有农业区都实现华夏化,例外出现在朝鲜半岛和越南半岛,而这两个半岛历史上正是华夏政治体多次进入又反复退出地方,是华夏文明在东亚农业区波动幅度较大特殊情况(无疑,是可以很好地给出历史解释)。在非农业地区,由于清朝帝国构造包容大规模多族群多文化社会与政治单元,从而遗留给现代中国以巨大北部和西部版图,同时也使得现代中国政治边界与传统华夏文明边界出现明显不致。当然,历史上二者从来就没有过完全致时刻,但值得思考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学者注意是,清朝遗产中这二者间差异特别突出。
依靠现代中国版图,会产生种错觉,即认为传统华夏文明历史时期在各个空间方向上推进所取得成就都是相当。其实,从投入产出比角度看,历史上华夏政治体扩张和华夏文明扩展在不同地区是非常不均衡。在农业地区,首先是北方华北平原、江淮地区、胶东半岛、关中平原等麦作区,以及长江以南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等稻作区,还有西南成都平原等,早在秦汉之际就被整合进华夏文明圈。而汉武帝时代大扩张中,不费什力气就拿下瓯越、闽越、南越和西南夷,而同时期与匈奴战争不仅耗时长久,而且几乎把汉朝拖垮。究其原因,不仅因为匈奴有骑射优势,而且因为华南广大地区各个族群政治发育水平都不高,政治体规模都不大,都不足以动员支较大军队来抵抗汉朝偏师之击。无论是哪些原因起主导作用,军事征服在南方成功是如此轻易,使得紧随军事征服之后华夏化运动全面完成显得要漫长许多——大约到唐代中期才可以作此判断。当然,在华南全面华夏化之后不久,整个东亚大陆经济重心也就从华北平原转移到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区。
相比而言,华夏政治体在北方和西部地区投入就要大得多,包含财政、军事和国家可以动员其他切资源,表现在历史资料里就是有关记录要多得多,任何学习历史人都会非常容易地获得历史上国家在北方和西部活动更为重要印象。这个印象虽然是有道理,但掩盖华夏化在华南更为成功,以及华南对华夏文明更为重要这个基本事实。
下面们通过梳理历史上情况,概括地观察历史时期华夏政治体在向西发展方面努力及其成效。
如果从秦代说起,们首先要承认,到目前为止们还不能确切地知道,秦国以及后来统后秦朝在其国境西部所面对主要敌人是谁。们知道秦长城西起临洮,但洮河以西,或者说陇山以西,有谁需要这样严加防范呢?们知道那时河西走廊有所谓月氏,从匈奴必须派质子到月氏去情况看,月氏是比匈奴更为强大游牧政体。可以推测月氏当时影响已经达到陇山地区,与秦国和秦朝西向发展在长城线发生接触。月氏是说印欧语言中伊朗语支某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