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时候,有时因为鸡毛蒜皮小事,天天会拿起把刀,威胁要杀妈妈,吴迪让他放下,他也就放下。
付诸实践是离家出走,家在楼,天天待在窗外小区园子里,不回来,有时拿个竹竿逗猫。爸爸方式是置之不理,等他自己回来。吴迪则是拉开窗帘,自己站在窗前门廊里做事,让他能看到,心理有安全感,过会儿就会自己回来。说起教育孩子方式,吴迪自嘲是“猫妈,不是虎妈”,虽说她自己个性很强,从不轻易认怂。
陪伴渐渐见到效果,在下张情绪分析表里,天天“打人”“要杀人”和“离家出走”频率分别由周几次、几天次、周次下降到“每月次”和“每两月次”,而最轻微哭泣也由“这根本不是事儿”变得不经常。
但在爸爸看来,吴迪努力并没有那效果明显,副作用也不少。相比于爸爸和外公,妈妈会妥协,足球和游泳功课都是这样废止。家里钢琴靠墙闲置已经几年,天天从上学之后就没摸过它,去年吴迪试探性地问儿子,是否把琴卖,儿子不答应,近期吴迪又提到这事,说可以卖万块,天天说:“可以呀。”
更大问题是手机。
像寻常小孩样,天天喜欢偷着玩妈妈笔记本电脑或手机,吴迪则会把某些时候允许作为奖励。爸爸想法则是绝对不能碰。
天天上三年级以后,手机百词斩出现让问题变复杂,英文出色天天痴迷上这个,妈妈觉得是学习,爸爸认为照样是玩手机,会造成眼睛近视。妈妈想法是,眼睛近视以后还可以想办法,毕竟天天喜欢学单词。在科普组织待过她,觉得近视没有想象中可怕。爸爸则严格禁止。
时隔大半年,再次去到天天家中,墙上贴三行不同颜色小纸片,分别由爸爸、天天和妈妈记录,标明在玩手机百词斩问题上,天天和爸爸冲突,以及妈妈调和。最上栏爸爸绿色卡片记载天天早起半小时玩手机百词斩,没有睡够规定时间,因此完全禁止他玩百词斩。天天因此极为生气,上演离家出走情节。天天紫色纸片则记录爸爸不让自己玩百词斩,因此“要恨爸爸,要离家出走”,第三张卡片是“还是恨爸爸”,直到爸爸不在家,天天才回来。
最下栏妈妈黄色纸片则记录自己意见,觉得父子有冲突,爸爸没有和天天好好交流,“错过次解决问题机会”,并提出疑问:“如何能让天天在不影响睡眠、作业情况下玩百词斩?”此后经过妈妈调和,爸爸与天天达成妥协,在不影响休息和学校学习前提下,可以玩百词斩,最后张卡片则具体说明,“如果6:30以后起床,做好自己洗漱、书包、吃饭(以后),或许可以”,而天天最后张纸片则卷起来,看得出妥协艰难。妈妈则在最末纸片上记录自己受到启发:天天和爸爸要学会讨论,解决不同意见,让双方认同。
虽然有妈妈调和父子冲突,爸爸却觉得,自己在家庭三角中处于吃力不讨好位置,“这头抓,她那头松,就成恶人”。实际上天天对爸爸恶感还来自小时候,爸爸曾经打过天天,“事后也没有道歉”。天天对这件事记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