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钦宗没有想到,他犯个和他父亲样错误。宋徽宗曾经试图招降辽国天祚帝,被金军截获他圣旨,成金国攻宋个好借口,这已经是很大教训。到儿子宋钦宗,又试图招降耶律余睹,还同样留下文字把柄。
在这之前,宋钦宗直在金人面前与父亲撇清关系,表示以前错误都是老皇帝犯,老皇帝已经退位,新皇帝不应该承担以前责任。但这件事之后,金人已经明白这父子两人秉性是多相似,就连做事风格都样。
萧仲恭并没有想投靠北宋,他之所以答应,只是因为北宋不让他回去,他需要找个策略离开。[17]耶律余睹更没有谋反意图,他甚至不知道北宋皇帝会给他写信。于是
备谅解,而是寻找机会推翻协议,那利用这些细枝末节问题也就成唯途径。
三月十六,皇帝向三镇下发抵抗诏书,他宣布由于金军首先摈弃盟约,宋军不得不抵抗。皇帝采取主战派主张,首先罢黜那些参与和谈*员,在本书中度占据主要舞台李邦彦、李棁、李邺、郑望之等人同时丢官,与赵良嗣区别只是他们没有被杀掉。可见,在宋朝从事外交工作也是危险职业。
皇帝派遣种师道、姚古和种师中三员大将去支援三镇。这次他显得信心十足,表示“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与人”[13]。
宋朝皇帝前后不同态度首先给粘罕西路军带来混乱。粘罕占据隆德、平阳,但无法拿下太原,正在进退两难之际,突然收到宋金议和消息,协议中包括割让太原,宋朝甚至派来个叫作路允迪割地使。粘罕意识到这次进攻不可能更进步,捞到太原也不错,于是下令退军,北归去接收太原。
到太原城下,路允迪帮助金军招降太原,但太原守将却表示,他们收到皇帝最新诏书,与路允迪说法恰恰相反,诏书不仅不是让他们交割太原,反而是要求更加坚决地抵抗。[14]粘罕什便宜也没有捞到,面命人继续围攻太原,面率军北上休整。
四月,个更好机会似乎出现在宋钦宗面前。这个机会是由个金人使团带来。
由于北宋不想交割三镇,金国派遣个使团,由萧仲恭与赵伦带队前往宋廷,催促交割事宜。[15]但宋钦宗并不想交割,将使团留置下来,不放回金国。
使团首领萧仲恭是位辽国降将,与辽国另员大将耶律余睹很熟悉。耶律余睹在金军中担任监军,是非常重要武职*员。北宋接待使解到,萧仲恭似乎对金国并不满意,经过交谈,更进步知道耶律余睹也过得不顺心,这两人对金国并没有太多忠心。
经过与萧仲恭等人商讨,宋钦宗决定不再扣押萧仲恭,放他回去。皇帝亲笔在黄绢上写封信,封在蜡丸中,交给萧仲恭让他转交给耶律余睹,招降他反对金国。皇帝暗地将山西许诺给耶律余睹,只要他反金,他可以在山西建立个与北宋友好世袭政权,相当于宋金之间个屏障。[16]
北宋君臣满怀期待地将萧仲恭等人送走,等待耶律余睹答复。如果这两个人决定反对金国,那山西带压力就会降下来,北宋可以对付河北带金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