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主为村落最高职位,相当于村长,负责管理村落账簿、年租收入、社会治安及相关行政事务。
(5)村方三役亦称地方三役,是村落首领,确立于江户时代。村方三役包括名主、组头和百姓代三职,是负责村落行政自治农民官吏,也是村落管理直接责任者。
(6)在日文中,“党”与“灯”有相同读音。
(7)“客分上国民の安儿太——近代民衆の政治意識”,吉川弘文馆1998年版。
(8)明治初期,由参议兼大藏大臣大隈重信推行财政政策。他通过废藩置县、地租改正、秩禄处分等政策,保证明治z.府财政稳定,并通过建
当时,拥有选举权人数是45万人,再从中选举300人作为帝国议会众议院议员,失望感就是在这种状况中产生。另外,当时还出现许多以三国干涉还辽为题材小说和时事评论。
德富苏峰是位思想家,也是出版《国民之友》杂志评论家。他原本抱有民权主义想法,但是在三国干涉还辽之后,他思想开始转向国权论。当时国民都非常关注三国干涉还辽问题,正是因为民众对时事有这高关注度,中村等人可能也期待着民众对自己支持,所以才发动普选运动。还能想到其他方面原因吗?
——在与俄国对立关系明确化状况下,即使没有政治权利,但旦与俄国开战,也有可能被征召入伍,对于这种前景感到不公平人在增加。
原来如此。很有主动性回答呢,非常有意思。在甲午战争中,约有14000人阵亡。如果开战,民众就会被征召,直面死亡。所以在考虑将来战争时,自己既然有可能会被征召,就应该拥有相应权利,即选举权,这正是普选思想。已经越来越接近答案。
——因为三国干涉,z.府就不得不放弃既得利益,民众觉得z.府靠不住,没有反映民意。
对,这就是正确答案。当时人们常常有这样想法:日本明明在战争中获胜,但是因为俄国、德国和法国不满,就必须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是军队虽强,然而外交太弱缘故。因为z.府软弱,就擅自归还国民浴血奋战得到东西,而z.府之所以能够这样自作主张,就是因为没有普选关系。
宣战与和谈权利是由天皇在内阁或国务大臣辅佐下行使,因此,议会几乎不会讨论外交议题,既无法通过法律进行约束,也无法借助预算来控制。虽然议会也有诸多局限性,但是能够反映国民意见也只有这里,所以只好通过普选来对z.府施压。当时要求普选人们大概就是抱着这种想法吧。以对三国干涉还辽不满为契机,人们开始期望实现普选,着实有些出人意料呢。
(1)哥拉巴宅邸,位于长崎哥拉巴公园内,是幕末至明治初期在日本经商英国商人托马斯·布莱克·哥拉巴旧宅,现为长崎著名观光景点。
(2)布瓦松纳(1825—1910年),法国法学家,明治初期受日本z.府聘请,在司法省法学校等处任教,负责起草“旧刑法”“旧民法”等法律。
(3)1838年(天保九年),绪方洪庵在大阪开设兰学私塾,又称适适斋塾、绪方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