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在食堂里发表上述言论,并被武部记录下来。听到这段对话,不知道大家脑海里有没有浮现石原这个军人形象。石原首先批评陆军宣判“二二六”事件幕后黑手真崎大将无罪是错误。他用“岂有此理”这个独特词来表达。而做出这种错误判决陆军省又摆出副不可世架势,送来各种冠冕堂皇训示,简直“都是浪费纸张”。武部对石原评价非常准确,认为他虽然时常语带讽刺,开朗又能够抓住真相,但是很会煽动人心。
石原经常大骂陆军中央,所以有可能被认为是个反体制失意军人,但他其实是陆军精英。他12岁进入陆军幼年学校,以第名成绩毕业后,顺利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在部队服役段时间后,又考入陆军大学校,在那里以第二名成绩毕业。石原因为成绩优秀,还得到天皇御赐军刀。但是在太平洋战争中,东条英机不喜欢石原言论,使得石原在陆军中备受冷遇,早先已经由中央公论社出版著作《战争史大观》也被限制发行。
现在让们回到之前话题。相对于“九八”事变严密计划,中日全面战争导火索——卢沟桥事变,却是“偶然”发生。不过,卢沟桥事变发生有着结构性原因,而且中日之间矛盾积累已久,最终引起质变,爆发战争并不奇怪。卢沟桥始建于12世纪,横跨北京郊外永定河,马可·波罗曾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这座桥美丽。1937年7月7日,当时被称为中国驻屯军日军在卢沟桥北侧河道附近进行夜间演习时,与中国第二十九军发生小规模冲突。
刚才提到结构性原因,们在第二章已经提到过。1900年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之后,清z.府与列强签署《辛丑条约》。根据这条约,日本与英、法、德、俄等列强样,能够以保护在中国本国人为理由,在天津附近派驻军队,中国驻屯军就是以此为根据被派驻到卢沟桥附近。这从条约上看倒是没有问题。
但是,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前年,也就是1936年6月,日本在事先未与中国协商情况下,单方面将驻军从1771人增加到5774人,兵力下子变成原来3倍,这可不是件小事。新增军队需要新驻地,于是就新建兵营。这时候新建丰台兵营就与卢沟桥事变直接相关。丰台位于北京西南郊区铁路交会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中国军队驻地也在丰台附近。日军就是在这样地方射击空包弹进行夜间演习。而且在事变发生当晚,日军是配发实弹。在这种情况下,反倒是不出事才会让人觉得奇怪。
今天,们会说明从“九八”事变到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过程。大家听这些内容就会明白,当时在中国士兵心中不断累积起来对于日本憎恨和抗日情绪,已经到只要有点火星,就能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地步。
“九八”事变与东大学生感受
在说明“九八”事变和中日战争原因及发展过程之前,让们先来看看当时人们是如何看待“九八”事变和中日战争,以及人们在那种情况下感受。下面引用是长期在京都大学讲授教育学竹内洋教授在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