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展开互相竞争,即便到现在,国家和县z.府还是会有类似做法。
不知道大家想法是否也是这样,个人对于事实解,是会影响他对于现代社会以及历史看法。对于写出《满洲移民》这本书乡土历史学家深表敬意。在这本书中,有大量内容是唯有扎根于当地人才能弄明白。些开明开拓团长,从到达目地开始,就尽力与脚下这片土地原本主人保持着良好关系。在得知战败消息后,从而得以立即与中国农民代表进行沟通,通过出让所有农场和房屋来换取中国人帮助,抵达安全地带,最终以较低死亡率回到日本。其中又以死亡率最低千代村为代表。这些例子明确地揭示出,面对历史必然,个人也能凭借资质与努力,对历史施加相应影响。
俘虏待遇
在日本人当中,相信有不少人对于“正视过去德国人与不这做日本人”这种简单二分法感到不满。但是认为,日本人在面对战争时确实表现出某种特殊性。常常这样想,如果能够将这种特殊性用数据正确地总结表示出来,就可以加以正视。
其中项数据就是俘虏待遇问题。美国个组织根据被俘虏美国士兵名单,计算出不同地区被俘美军死亡比例。日本与德国数据出现相当大差异。被德军俘虏美国士兵死亡率是1.2%,但是旦成为日军俘虏,死亡率就上升到37.3%。这种差距非常大,明确地凸显日军对待俘虏残忍程度。日本士兵直被灌输不能当俘虏思想,所以就产生不把投降敌国军人当人看结果,但是原因还远不止于此。
造成这种情况个非常重要原因在于,日本军队忽视本国士兵人权特质,使得这样军队也不会重视俘虏权利。曾经在桥大学担任教授藤原彰先生在战前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前往中国战场服役。在日本投降以后,他复员考入东京大学文学部学习近代史。虽然先生已经去世,但是希望大家都能读读他所写《饿死英灵们》(16)这本著作。
战争需要粮食。在新几内亚北部丛林里,根本没有可供汽车通行道路,运输差不多只能依靠人力。如果限定士兵天主食为600克,在需要出动5000名士兵时,就算只是搬运主食也需要大约30000人。当然,这个数字还会随着基地与前线距离变化而变化。然而在新几内亚,没有条战线上日军能够在这样粮食补给计划下作战,所以才会说在那里没有战死者,都是饿死者。
日军这种特质,也影响到国民生活。战时日本可能是最轻视国民食物国家之,在临近战败时,日本人每天摄入卡路里已经降到1933年六成。1940年,有41%人口是农民日本为什会发生这样情况呢?日本当时农业是劳动密集型,明明需要大量人手从事农业,国家却把农民征召进军队。虽然对工厂熟练工人实施延期征召,但是农业学校出身人们还是没有逃过征兵,这些人知道肥料使用方法和虫害防治知识,可以说是支撑农业发展人。在他们应征入伍以后,农业生产就全无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