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要扩大生产,扩大规模达到每年数百万磅,同时还要激进地改进生产流程,以至于需要改变整个民族风俗习惯,这样行动是不可能通过细枝末节改动来完成,而只能通过寻找相应规模和力量原因和原则才可能成功。”58
面对棉产品制造商和贸易商关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没有充分鼓励印度棉花种植指控,东印度公司竭力为自己辩护。1836年,东印度公司出版本书为自己辩护,书名《关于东印度公司处理印度棉花-羊毛、生丝和靛蓝种植报告和文件》(ReportsandDocumentsConnectedwiththeProceedingsoftheEast-IndiaCompanyinRegardtotheCultureandManufactureofCotton-Wool,RawSilk,andIndigoinIndia),其中详细列出它所进行无数活动。公司转而指责商人,要求他们在印度购买棉花时要更加警惕,并且只购买干净皮棉。事实上,欧洲棉商和殖民*员将在未来15年中,互相指责对方要为印度出口棉花质量低劣和数量不足负责。59
然而,尽管有这些争吵和努力,印度棉花在世界市场上仍只扮演着非常次要角色,对美国棉花霸权地位不构成任何威胁。可以肯定是,更多印度棉花来到英国,主要是因为以前对中国出口重新转向欧洲。尽管印度棉花重新定向,但它在英国市场份额依然很低,从19世纪30年代7.2%上升到19世纪50年代9.9%。1839年,税务局承认:“这种商品培育并没有想象中那成功。”孟买商会更为直截当,对他们来说,改善和扩大棉花出口种种努力“结果完全失败”。60
正如实验农场失败所表明,失败个重要原因是交通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在印度,棉花通常由公牛和手推车运到市场,原材料运输非常缓慢且昂贵。直到1854年,印度只有34英里铁路。位专家肯定地认为,美国棉花之所以比印度棉花更有竞争力,是因为铁路系统要好得多,而且应该补充是,美国还有非常优越河流运输系统。兰开夏郡工业节奏与印度种植棉花农村经济生活节奏存在分歧。在世界其他地区,战争资本主义通过诉诸身体强制来弥补这差距,但在印度它未能做到这点。61
也许比缺乏足够基础设施更重要是,印度种植者生产模式与出口生产需求并不完全致。印度农民仍深深植根于与欧洲棉花新贵分离棉花经济中。他们生产棉花主要用于国内消费,而且往往自己生产衣服。英国所认为“失败”,更应该被看作棉花生产在可能性和优先性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证据。棉花单种植在美国南方非常盛行,而在印度完全不存在。印度耕种者偏好自给农作物,因为他们担心如果种植市场作物失败就会挨饿——个观察者形容“种植者在各自田地里同时种植棉花和谷物,不分青红皂白地按照他们意愿或利益指示”。当地农民只是把棉花“作为种次要作物”,位英国收税官哀叹道。62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