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棉花”。然而,在印度这样做并不容易,因为印度棉花经销商深深扎根于当地棉花贸易和棉花生产村庄社会结构中——事实上,如果不彻底改变印度社会结构,很难想象欧洲资本家能够取代他们印度同行。但他们做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得到个日益强大帝国支持,到1878年,位英国殖民管理人员观察到,“[贝拉尔棉花]贸易……几乎完全落入欧洲商人手中”。3
在诸如贝拉尔卡姆加奥恩这样欧洲资本主义偏远腹地控制棉花生产资本家中,有福尔卡特兄弟公司。这家瑞士商行总部设在康斯坦茨湖畔温特图尔镇,自1851年以来直活跃在印度棉花贸易中,依靠印度经纪商服务为欧洲市场购买棉花。然而,在19世纪最后三分之时期,他们把资本转移到更接近棉花实际种植者地方,在包括卡姆加奥恩在内印度棉花种植区建立采购机构,并设立轧花厂和压平厂。福尔卡特代理商从当地经销商那里购买棉花,用公司自己轧花机进行加工,然后在“福尔卡特压平厂”把棉花压平,然后用铁路将棉花运到孟买,在孟买,福尔卡特代理商给棉花贴上商标,然后运到利物浦、勒阿弗尔或不来梅,再卖给工厂主,那些工厂主信任印有“VB”字样棉包品质。旧制度依赖许多中间商人,而现在福尔卡特兄弟公司独自提供服务,直接将棉花种植者与棉产品制造商联系起来。4
到1883年,有16家福尔卡特压平厂分布在贝拉尔农村,到1920年,福尔卡特公司将成为印度棉花最大发货商,销售超过18万包棉花,占出口总额四分之。福尔卡特并不是唯家。其他欧洲商人,例如拉利、克诺普和西格弗里德代理商、轧花厂和压平厂也都很活跃。20世纪初,日本棉花贸易公司加入这行列。到1926年,仅东洋棉花会社家在印度就有156个分支机构,而公司大部分利润来自这种内陆贸易活动。5
随着欧洲和日本出口商迁往度偏远棉花生产城镇,农村种植者得以将其产品销往全球市场。可以肯定是,将种植者与欧洲和日本商人联系起来小型交易商和放债人持续存在,这些人继续向印度农民提供资金以让后者获取种子、缴纳税款和挨到下个收获季节,同时收取高得惊人利率。这些放债人深深扎根于农村,欧洲商人依赖他们,正如当地人需要欧洲商人以进入市场和获得资本样。6
瑞士棉花商福尔卡特兄弟公司与棉花种植者和制造商连接网络,1925年:采购和销售组织。
然而,尽管放债人持续存在,但此前直占据主导地位、直到19世纪50年代还在棉花出口中发挥主要作用印度棉花商,此时却已被推到贸易边缘位置。尽管他们在美国内战期间积累大量财富,但许多人在战后棉花价格迅速下跌时就破产。此外,运输基础设施改变和连接利物浦电报出现,以及印度棉花期货交易,都挤压通过托运单销售商人投机利润。作为回应,欧洲各大商家将他们业务纵向整合,将种植者和制造商联系起来,就像福尔卡特兄弟公司取得惊人成功样。而印度商人没有能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