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小孩立场来说,“为达成某个目,自己才被生下来”,也是很可悲件事。
先前,向位年纪略长朋友诉苦,他不但没有安慰,反而针见血地指出:“选读法律系,与你母亲有关,但最关键是你自己,当年可没人拿刀架在你脖子上。你是有选择余地,选择余地虽然不大,但你还是有选择余地。可是你没有挣扎,你放弃,为什?答案很简单,们都怕人生会出差错,但们更怕人生出差错时,没人给们担责任。大学要念四年,这关键决定,你让出来,让母亲来为你做决定,你让自己成为可怜受害者,你之后不顺遂、你不满,可以全往你母亲身上扔。你也怕选外文系后,凡此种种都要自己扛。”
家长经常问个问题:“小孩子不照心意填志愿,该怎
样认为,至少在茉莉例子上,清楚地看见个母亲,步步地学习爱自己女儿。
还有不太想提蔡汉伟。蔡汉伟非常聪明,想法也很偏激,认识他头个月,他动辄把“好想死”“父母是恶魔”挂在嘴边。在他身上投注心力远超过其他学生,想方设法消解他心中对父母长期累积恨。认为,他必须和他父母和解,从仇恨中走出来,回归自己人生,去正视他在学校这社群处境。在努力朝这个方向行进同时刻,蔡汉伟父母犹不肯放弃他们理念:小孩是,知道怎做对他最好。两种想法再碰撞,蔡汉伟最终结局是最不能承受,他父母花钱与人和解,他被送出去,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恶化。
也或者是贾宝玉,凝视他痛苦长达半年。儿子喜欢男生,是贾宝玉母亲所恐惧。她是天生这恐惧吗?倘若们社会能接受多元爱与被爱可能,她还会这恐惧吗?
对于女友以及分手真正原因,贾宝玉多是避重就轻,也想过,在学姐心中,这段半年感情,她有没有受到伤害?是谁令她受伤?
☆
在成长经历中,父亲是缺席。很期盼,有天进入个家庭,在那个家庭里,父亲不只是经济上角色,也是家庭教育重要环。很想书写位父亲,知悉他儿女,如母亲知悉她孩子。很遗憾是,或许是华人定位使然,走入这多个家庭,没有遇见位这样父亲。大部分中生代父亲,仍把家庭教育视为母亲专职。
只能希冀,这样父亲已经存在,并且越来越多,有天会遇见。
草稿出来后,许多人看只问:“那,依你看来,父母角色是什?”
思索良久,有点浅见,或许就类似牛顿宇宙观吧。牛顿认为世界好像个钟表,师傅完成装配之后,上紧发条,钟表即开始自行走动,也就是说,上帝完成创造之后,即退居幕后,而人类可以凭借理性去发觉这世界运行。
每个小孩,或者该说每个人,有其存在独特性。有太多父母执意要小孩去临摹其他人行为,复制类似成功经验,去追求他们眼中理想人生,圆满他们年轻时未竟梦,甚至驱策小孩成为“第二个自己”。仿佛个生命诞生,是为满足、成就另个生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