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元蒙统治者也笃信佛教,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要地,依然受到重视,仍有建窟活动。但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发展、陆上丝绸之路衰落、元蒙疆域扩大,敦煌失去中西交通中转站与西域门户重要地位,莫高窟就此衰落。
所以,莫高窟开窟和造像历史,是部贯通东西方文化历史,也是部佛教发展和传播历史,更是部中华民族谋求自由和强大历史。敦煌在历史上有着战争苦难背景,同时也有着宗教信仰背景。越是在苦难时候,越需要有信仰,也许这就是敦煌能够在苦难中孕育出如此灿烂文明历史根源吧。
张议潮与归义军
在敦煌,张议潮是个妇孺皆知英雄,这个人很不起。张氏世为州将,其父张谦逸官至工部尚书。张议潮格外崇敬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被宦官边令诚陷害著名将领封常清,亲笔抄录《封常清谢死表闻》。他有感于吐蕃残,bao统治下民不聊生,十七岁就读寺学时,还手抄首《无名歌》,对百姓疾苦寄予深深同情。
张议潮“誓心归国”,所以在起义军成功占领沙州之后,就决定派遣使者团向长安传达沙州收复讯息,以告之朝廷他归国心意。自文成公主入藏之后,佛教虽然在吐蕃人中得到广泛传播,但是河西走廊地区僧侣大多心向大唐。因此替张议潮送信人中,僧侣占很大比例,其中就有位当时高僧,名叫悟真。
据说张议潮率敦煌军民起义之前“朝朝秣马,日日练兵”。最终历经百战,驱逐吐蕃,先后收复沙州、瓜州、伊州、肃州、鄯州、甘州、河州、廓州、岷州、兰州和凉州等十州,自此,陷没于吐蕃百年河西地区重新回到唐朝版图。从古至今,河西陇右从来就是中央z.府打击或防御北方游牧民族重要基地,是通向西北最重要门户。失去这片地区,长安就会直接面临异族骑兵威胁。这个地区还是当时最重要养马基地之。所以张议潮义举得到唐宣宗大力嘉奖。张议潮被先后封为归义军节度使、凉州节度使。
张议潮后人为彰显他驱蕃归唐、收复河西丰功伟绩,就在他功德窟莫高窟第156窟南壁绘制《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画中旌旗猎猎、马鸣萧萧、鼓角喧天、舞乐骈阗场面,充分表现张议潮统军出行抗击吐蕃、收复河西雄壮气势。段文杰先生还曾经临摹过这幅壁画。
可惜第156窟墙壁上,有多处烟熏火燎痕迹,破坏很严重。那是在20世纪20年代,部分哥萨克士兵因为战争而逃亡到中国,被收容在敦煌莫高窟。由于这些士兵根本不懂得这些壁画意义,不仅在洞里生火做饭,而且人为破坏壁画,甚至还刮走墙上金箔。所幸,洞窟四壁低处《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艺术和文化是国家气象反映
后梁乾化四年(914),沙州另大族曹氏家族中曹议金接替张承奉政权,在瓜沙二州六镇地区重建归义军政权,直保持与中原王朝密切来往,接受中原王朝封号。由于这个家族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同中原王朝也保持统属关系,所以创造个相对稳定政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