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增至170万人次,增速为25.9%;2018年增至195万人次,同比增长14%。预计2019年会突破200万人次。随着旅游业迅猛发展,未来莫高窟游客数量可能还会不断突破纪录,这会给莫高窟本体及其赋存环境保护和游客服务管理能力带来极大压力。大量游客进入洞窟参观,使得洞窟内温湿度波动剧烈,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洞窟长期保存和游客健康均有十分不利影响。
持之以恒沙害治理
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先生担任所长期间,采用引流冲沙,就是把宕泉河水引到提前筑好水坝里,希望能够放水把积沙冲走;尽管如此,仍不能有效阻断流沙对莫高窟侵蚀。从50年代留下照片来看,南区有些洞口流沙堆积高达四五米,直淹没到第二层石窟地面。第129窟到第109窟流沙,已经直接堆到石窟门口;第108窟到第100窟流沙甚至已经封堵窟门。第79窟到第21窟,流沙甚至比下层石窟地面还要高出几十厘米到两米不等。
为治沙,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想尽各种办法。防治风沙试验工作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当时曾经在石窟山崖边上修建防沙墙,通过铺压碎石等方法进行小规模防沙试验,短时间内起到定效果,但后来相继失效。老辈敦煌文物研究所人,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出工,清理积沙。几十年如日,以牛车运沙,用人力在窟前清除积沙。
80年代末开始,敦煌研究院与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合作,在美国盖蒂基金会支持和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直接参与下,实施莫高窟崖顶风沙危害综合防治试验研究。通过对莫高窟地区风沙活动规律及强度监测和研究,基本掌握莫高窟崖顶风沙迁移规律,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在莫高窟崖顶安装长达3240米“A”字形高立式尼龙防沙网,使洞窟前积沙减少70%—80%。
经过几年对防沙效果观察,工作人员发现吹向窟区沙子堆积在防沙网两侧,像道沙筑小长城,每年必须清除防沙网两侧积沙。为解决这问题,后又在“A”字形沙障往西,培植两条人工防沙林带,种植梭梭树、花棒和沙拐枣等沙生植物,应用滴灌节水技术育林。这两条防沙林带长约两公里,大约十八公顷。防沙林带大幅度减少防沙网两侧积沙,防沙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2008年开工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子项目风沙防护工程,在原有风沙防护项目基础上,增加砾石铺压,扩大高立式阻沙栅栏、草方格和植物固沙林带防护,进步完善莫高窟崖顶风沙防护体系,将风沙对莫高窟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抢救和预防:保护工作“二重奏”
胃不好,每天都要吃“多酶片”,还有胡庆余堂“胃复春片”。萎缩性胃炎让基本没有什胃口,饭量很小。体检下来浑身都是毛病,和莫高窟样,莫高窟也是每个洞窟都有病。
深知莫高窟会慢慢走向衰老,这是不可逆转自然规律。自然界任何物质到定时候都要转化成另种形态,莫高窟“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