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强国入侵弱宋,义师会去止战,并以战之功,促成宋公与沛县万民达成约法:承认沛县关于税说法、承认沛县赋由沛县政之府掌握、承认沛县义师不参加不义之战只参加守城战——这点不需要宋公承认,宋国如今被楚、三晋、齐、越围住,没有个能打过,只能被动挨打。
即以义师军事义务,换取宋公承认沛县半自治状态。
承不承认,在适看来意义不大。
承认这种事,不承认就打让他承认。
只是现在打不过,只好先装孙子承认他们承认是有效。等不需要装孙子时候直接拿出沛县万民法那套世界观,直接不承认就是。
具有建设性队形、纪律这两件事,不需要他提,也就只能在小方向上修修补补。
他主要负责宣传为何而战之类事。
做父亲老者倒并不担心自己儿子在那吃苦,他也做过徒卒,知道些军中事。
虽说墨者和那些王公贵族们不太样,但军中还是要讲法度纪律。他想,犯错自然要挨打,没犯错或许就不会,这也不算什。
仲夏麦收之后不久,成立义师事就已经在各个村社乡亭之间广泛宣传,目也很明确就是墨者非攻那套学说。
那里也挨打。”
家人都笑,适摇头道:“义师事,不归管,不过应该不会挨打吧?他是做头排矛手,非是常人能做。”
他这倒不是瞎说,义师事确实和他无关。军权掌握在巨子手中,这是当初就定下规矩,适作为乡校校介、书秘吏和宣义部部首,根本无法不可能也不应该插手军队事。
不过他负责那些基层军官教学和训导工作。
本来他以为凭借自己知道那点军事知识提议训练这三百人义师,但墨者之中会训练军队人不少。
承认半自治这事,算不上太过骇人,此时附庸国还有堆,沛县向南过彭城再往西萧,原本就是宋个半独立附庸国,只有军事义务。
楚地附庸国更是大堆,还有那些本地人势力强大军区县,这种事只要抓住机会做,就能成功。
逼着宋公约法三章,在楚人围宋、内部
墨者心怀天下,所以不可能用邦国这套说辞来鼓动军队。
适也绝对不会允许,否则旦开这个头,诸夏很可能分成诸国征战不休,直到仇恨和民族出现。
此时还不是造反时候,加上土地归国君所有想法还很厚重时间难以融化,所以些说辞就要婉转些。
义师成立,名义上就是希望沛县人们能够守护沛县万民约法,履行军事义务,来换取沛县自治被国君承认。
沛县义师不会参加不义之战,军权掌握在墨者手中,而目则是为沛县万民。
本身墨者就以讲纪律闻名天下,纪律这个作为此时步兵最重要素质,墨者极为重视。
从那些守城条例中,很快拟定套军法,根本无需适插手。
而至于队形队列这些东西,此时世上知兵那几个人物更是早早重视。
《吴子》中就曾着重说过阵型、队列和纪律重要性;当年为吴王训练士兵孙子更是认为严格纪律是支强军保证。
这些技术性东西,完全不需要他插手,从义师建立之时起,他最多也就提提意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