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不需要适去回答,也不需要高孙子立刻即刻思考,因为墨子早已经给出答案。
子墨子言:在尧善治,自今在诸古也。自古在之今,则尧不能治也。
墨子说,说尧舜治理天下是善政,那是站在现在角度,去看过去,且考虑到当时历史局限性,认为尧政策是符合当时善政。
但是,如果直接照搬尧政策拿到现在,那就是不能够治理天下。
这句话本意,是哲学层面,但跑到适这里,却很容易和那个“九重乐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说辞结合在起。
说他是绝对反,bao力和平主义者?墨子生杀人多去,而且动辄鼓动“鼓而使众进战、攻不义之国”,认为发动对不义之国战争是大利天下。
说他是个充满恻隐之心圣母?守城术中排排“斩”、“断”、“诛”、“族”更是历历在目。
墨子做事,权衡利弊。当然,利弊需要有标准,这标准就是天下,而天下到底怎算利?天下包括什?墨家又有自己解释。
当墨子说出“人无分老幼贵贱皆天之臣”、“君、臣民之通约也”之类话时,这个天下概念就必然包含“庶农工商奴僮贵族王公”……
于是,利弊,在功利衡量下,就成为道比较大小加减法:天下绝大多数人利便是利,为此可以毁掉小部分人利。然而墨家概念上人,是平等也是包含庶农工商,那损谁利才是利于大多数?那就不言而喻。
批人。因为从功利实利上看,这样做都可以得到实利。”
“所以,始终觉得,兼相爱、交相利,便是最终乐土。但是这是个漫长过场,不是可以步跨域。”
“期间苦楚,是不得不经历。”
“乐土九重,恐难逾越。”
“旧苦难去除,新苦难也会出现。只有达成最终兼相爱、交相利后,才能够去除切苦难。”
高孙子默然。
既然说,墨家认为可以拔毛而利天下则需拔,那世卿贵族们既不肯主动拔,那就只好用,bao力让他们退出历史舞台以利天下。
可能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墨子所想,而是适所修正。
但是,墨子留下墨家是讲逻辑推理,所以也就留下无限可能。按照墨子给出系列东西,很容易被适利用推理出他所想要结果。
当适谈到大利小利、大害小害时候,高孙子终于不能够立刻反驳。
适则抓住机会,又急问道:“就像是……现在沛县制度,于天下是为善政仁政义政。若放在尧舜时代,是可以吗?”
“但巨子曾说,权,以大利小利相较,大利为利小利为害。所以,每次进步都是利天下。”
墨家其中个很重要特征,就是功利比较,从王子闾之事墨子态度就能看出端倪:这个人还可以,但是距离做个大仁大义国君还差得远。
尤其是墨子很看重“权”这个字,权衡利弊,明确指出件事必须要考虑利害,选择出利大而害少去执行。
最终这又绕回“利天下”这个概念本身,有明确概念、纲领、未来,就可以比较。
墨子认可“兼相爱、交相利”是天下最终形态,但却绝不是个只靠耍嘴皮子讲道理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