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
这时候再提这个故事,就难免需要另寻解释。
这时候郑国君臣在公开场合和墨家使者谈及这句话,其实在墨家使者听来是有些尴尬……
譬如缯、薛、费等小国,墨家不但“顺于天之志”,还直接改变各小国制度。
墨家内部斗争已经结束,适修正派已经占据上风,对于墨子理论都有修正后解释,就像是非攻样,非攻只能治标不治本,天下定于就无攻,无攻才是解决非攻最可靠方式……
当然关于这番对话,墨家内部也有自己解释。
这件旧事,源于很多年前墨子。
当时鲁阳公准备攻打郑国,于是问问正在游历墨子意见,也就是那次公造冶和鲁阳公比戈战而胜之扬名天下那次。
当时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攻郑也?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这番话只是义,而当时墨家众多善于守城弟子云集郑国附近,那是利弊,最终导致那次鲁阳公攻郑计划流产。
之所以四五年前泗上舆论转向之后曲解这段话缘故,那是因为由“非攻”转为“天下则无攻为大利”。
郑国知道墨家这时候来郑国意思,很显然是想要借助郑国转移下韩国注意力。
墨家也知道这时候来郑国,郑国君臣很容易想到墨家用意。
但这不重要,重要是郑国想要自己被利用,而墨家正好可以利用。
郑国是否有罪,不在于郑,而在于韩。
当年郑国也没有亲近墨家,可样被魏韩瓜分掉国土,经历短短二十年国土丢失半惨境,郑国君臣也早已想清楚。
墨子和鲁阳公那番话意思其实很简单,鲁阳公说郑国有罪,准备干涉郑国。墨子说这就像是别人家儿子不好好学习,他爹拿着棍子打,你也拿着个棍子给那孩子顿打,说这是顺从他爹意思,这不扯淡吗?
换而言之,如果墨家思想不修正,在四年前菏泽会盟时候,很可能搞出个菏泽版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各国不论大小平等,各国不得干涉他国内政。
墨子话放到后世几千年后地球上,其实道理还在讲:家里有事,用不着别人家管。
问题就在于当泗上强盛之后,适就开始修正墨家思想,因为泗上墨家现在做事,就是别人家孩子不争气,自己拿着棍子上去动手打,然后还大谈这是天志,这是天下普遍适用真理。
穷则不干涉内政,达则顺从天志以诛不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