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接受孔子进中枢,三桓也是破例。鲁国几百年历史里还没有先例,阳虎掌握过鲁国实权,但他没这正式名分。
可是孔子毕竟不是大贵族出身,所以他当大司寇,却没有得到世袭封邑,只拿俸禄(工资)。也许是他过于谦让,主动开口要话也能得到块儿,但孔子立志先干出番事业再说。他待遇是每年六万斗粮食,折合成现在度量衡标准,是三十万斤左右,能养活七八百口人。
孔子知道他是靠什走到这步。进入中枢后,他和孟懿子等三桓领袖起规划,努力抹去阳虎在鲁国痕迹,改弦更张。
首先是安排孔子弟子们当官。阳虎等人逃跑后,三桓家族很多职位都空缺,现在正好让孔门弟子填补。孔子教学生最强调思想品德,学生里少有阳虎这种敢想敢干野心家,三桓自然放心。所以孔子老弟子子路,现在当季氏宰,首席大管家,这是阳虎以前工作。
漆雕开、冉雍、原思等几个弟子,有不想出来工作,有想工作但不想拿工资,孔子还给他们打气。比如原思给季氏家当某地宰,有九百钟粮食年薪,原思不想要。孔子说别不要啊,你家不缺话,可以分
懿子资历最老,年纪最大,当年又跟孔子读过书,他对孔子推荐和保证应该起很大作用。
到有所作为关键时刻,孔子就不是书呆子,他有自己套生存智慧。
内政外交大转向
孔子和三桓番接触后,终于出山做官。他出身不够高,直接进朝廷中枢,以前还没先例。而且上面是个萝卜个坑,得腾个缺才能安置孔子。
孟懿子等人办法是先给孔子安排个过渡职务,让他担任中都宰,可能是都城曲阜市长(也有人说是另座城市)。名义上说,曲阜还没被三桓家族瓜分掉,还是国君能管辖地盘,孔子担任中都宰这个职务,就是比士高级“大夫”,但还不是高级大夫,是“下大夫”。孔子也不可能接替阳虎季氏大管家职务,那名分不高,对他太屈才,孔子不会接受。
另方面,三桓解除世代担任大司寇臧孙家族权力,给孔子准备位置。前面说过,十六年前鲁昭公想除掉三桓,臧孙家臧昭伯参与其中。三桓赶走昭公,稳住阵脚后,让臧昭伯堂弟臧会当臧氏族长。这个臧会人品卑劣,三桓也看不上眼,现在正好给孔子腾缺。
孔子在中都宰任上干不到年,也没什太出名政绩。《礼记》记载他发布过关于葬礼规范,要求棺材板不能薄于三寸。春秋寸短,三寸大约是今天七厘米,也不算太厚。那时“礼不下庶人”,这是对贵族葬礼要求。
之后,孔子就被提拔成小司空(大司空副职),大司空是孟懿子。不久孔子又升任大司寇,正式进中枢朝廷,主管鲁国政法工作。这就成“上大夫”,也就是“卿”,相当于后世宰相,能和三桓起开国务会议、决定国策。(见彩图4、彩图5)
彩图4(左)、彩图5(右)明清人所画孔子为鲁司寇像(作者不详)
如果是现在,可以放在“政务公开”栏里。第幅把孔子画得太凶,画家可能想表现法官威严,结果却像个门神。真正孔子可能更像第二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