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其他各种关于君臣、父母子女、夫妻、大小老婆规矩,更多得数不胜数。这些规矩和禁忌,从民俗学、人类学角度是研究好材料,但真用在生活里就很可怕。
比如关于夫妻之间规矩:夫妻挂衣架不能混用,女人东西不能放到丈夫柜橱里,不能块儿洗澡;夫妻可以起睡觉,如果有未满五十妾,丈夫要五天去睡次,妾要提前做好准备,洗漱、斋戒、整理服装、鞋帽、头发,光整理头发工序就有“栉、纵、笄、总角、拂髦、衿缨”,现在人已经搞不太清楚都是干什。还有更奇葩:如果正房夫人不在家,丈夫就不能跟妾睡……
关于儿媳妇和公婆规矩:儿媳妇白天都要守在公公婆婆身边伺候,没有老人命令,不能回自己屋里。儿媳有任何事,不论大小,必须请示公婆。儿媳不能有自己物品和财产,不能借别人,也不能把自家借给别人。如果有人送给自己东西,要接受下来,送给公婆,公婆要接受,儿媳就表示高兴;公婆要是把东西赐(还)给自己,要推辞,推辞不过,接受下来,收藏起来,预备着老人什时候用得着。如果儿媳想给娘家那边兄弟,也必须再向公婆请示遍,得到批准后才能……
《礼记》里最反人性,是关于丧礼规定。比如亲人刚死,家人三天三夜不能吃也不能喝,“水浆不入口”,要做到“伤肾、干肝、焦肺”,把自己往死里折腾,同时还要嚎啕哭丧,接待吊唁者。父母下葬以后,子女只能喝最粗粥,住在临时搭建棚子里,在草垫子上枕着土块睡觉,这几乎是家畜饲养方式,定要“身病体羸”,靠拐杖才能站起来。曾参自称父亲死时自己七天七夜没吃喝,根据今天医学常识,人七天不喝水肯定会死,这大概有夸张成分。28不过曾参确实记忆力不好,有时会把假记成真,把道听途说记成自己亲眼目睹,倒不是他有意捣鬼。
这里列举只是《礼记》里面各种规矩小点,其他充满压抑和奴性东西还有很多。到宋代,书生们又把这些翻出来,要在生活中全面贯彻,这就是所谓“理学”或“道学”。可以说,儒家传统文化负面东西,《礼记》要负多半责任(当然《礼记》并不都是规矩教条,日常内容也有不少)。
曾参不光是记录这些他认为千真万确、亘古不变人伦规矩,他自己还努力身体力行,全按这些规矩做。他死都死得符合规矩。
《礼记》记载,季孙氏曾经送给曾参条席子,曾参觉得这席子太高档,不是自己这个级别人能享用,只有大夫才配,就直藏着这床席子(为什不肯送人呢?也许是期待自己成为大夫)。到他年老病危,儿子和学生们伺候他,悄悄把这床席子给他垫上,希望他最后刻能舒服点儿。
可惜,曾参发现,说:已经动不,你们把抬起来,把这席子给换。配不上这席子,你们不能害。
儿子们只好把他抬起来,换席子。在这番折腾当中,曾参断气。这是中国第位道学家生——跟曾参相比,孔子真算不上道学家。
到20世纪初,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中国人开始反思和批判儒家思想愚昧落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