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会选择做医生呢?觉得整件事就好像在10月初某天收到封邮件,里面信息让你当时就决定圣诞节工作聚会时想吃些什。你大有可能会选择吃鸡肉,毕竟鸡肉是最保险,而且谁都知道,就算圣诞节前会发生什麻烦事,到最后切都会化险为夷。但假如恰好在圣诞节前天,你看到有人在脸书上分享段恐怖养鸡场视频,不小心见证惨绝人寰断喙过程,你该怎办?或者在11月时,莫里西(1)魂归西天,出于尊重,你会和自己曾经以肉食为主饮食习惯彻底决裂吗?或者你突然对火鸡肉过敏,吃口就会丢掉小命,你还会吃吗?不管怎样吧,没人知道自己在吃过60顿晚饭之后第61个晚上,到底想吃点儿什。
每位医生都是在16岁那年做出职业选择:要记得,足足两年之后,他们才会正式获得把自己小丁丁照片发给朋友看法律权利。从坐下来、做出自己第选择那刻起,你就走上条唯有退休或者死亡才能终结道路。和圣诞工作聚会不同,采购部珍妮特不会用她哈罗米肉串换你鸡肉吃——你选,那你就得忍耐到底。
16岁时,你选择医生这职业理由无非是“妈/爸是医生”“挺喜欢看《外科风云》”或者“想治愈癌症”。理由和理由二显得非常滑稽,理由三除有些过于热切,看起来还算合理,虽然这本该是科研人员——而不是医生职责。话说回来,让任何人为那个年龄话负责都显得有些不公平,就好像你5岁时画幅名为“要做名宇航员”画,然后就要求你为此负法律责任样。
就本人而言,记忆中从没有积极主动地做出过医生这个职业选择,怎说呢,这个职业好像就是人生默认选项——比如手机默认马林巴琴铃声,电脑自动选择山峰照片桌面背景。在个犹太家庭里长大(虽然你只能从饮食习惯上辨识们这家人身份);就读是那种像香肠工厂样批量生产医生、律师和内阁成员学校;还有,没错,老爸就是个医生。当医生,嗨,显而易见,不必言说。
通常来说,每年入学时报考医学院人数都会比其他学校多十倍,因此所有候选人必须接受面试,只有那些在盘问中表现出色人才能赢取席之地。想必报考者成绩都是A,因此学校在面试环节更看重非学术能力。这点当然也很有道理:名医生必须是个精神健康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堆积成山压力下做出决策,才能忍受将坏消息通报给已然愤怒无比亲属,或者能将死亡视为家常便饭。他们得具备那种无法通过记忆或者评分系统来考核能力,名伟大医生得有颗肥大心脏和扩张主动脉,这样才能不断把涌溢同情心和善意泵出给这个世界。
上面所说大概如你所想吧。事实上,医学院完全不在意提到任何点,他们甚至都不会检查下你是否晕血。取而代之,他们全部注意力都放在鼓励课外活动上。对医学院来说,名完美学生必须至少是两个体育队队长,是国家游泳冠军,是青年交响乐团领衔乐手,或者是校报编辑。说实话,上学就像是在参加“特工佳丽”比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