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存环境愈加完善:她们拥有更多工作机会、更自由性生活以及更宽裕资金。
这些前所未有成果,有力地冲击着在前女权主义时代婚姻形态,同时离婚率也路飙升;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这比例接近50%。高离婚率对那些直是单身以及目前是单身女性,都产生非常大影响。首先,随着单身人数相对增加,社会从某种程度上减少对单身女性群体歧视。其次,它让公众重新审视婚姻这种制度,婚姻生活其实有好坏之分——段婚姻如果让你忍无可忍,不如选择结束。这种意识为那些宁愿不结婚也不要段缺憾婚姻女性们提供有力武器。
归根结底,20世纪70年代妇女运动并不以降低结婚率为目,也不拒绝寻找男性伴侣(就像大多数女性真实生活那样),它只是想要探寻、扩大更多可能性,并且使婚姻阴影尽可能少地遮挡未来光明前途。就如同法律学者瑞秋·莫兰写那样,“最为讽刺点是,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在为女性创造单身条件同时,却忽视单身女性这重要群体存在。”[23]
在20世纪70年代结束之时,虽然从未结过婚人口比例达到有史以来最低点[24](统计数据很可能受到二战后美国生育高峰期那代虽已结婚,却准备离婚庞大人群影响),但是女性结婚率明显下降,首婚年龄中值已经升至22岁。
1981年,里根(RonaldWilsonReagan)出任美国总统,随即对女性恶言中伤,称女性——他原话是“福利女皇”——利用z.府援助来代替对丈夫依赖。里根是跟随新右翼崛起而登上权力宝座,并且始终与新右翼主张保持致。新右翼是个由财政和社会保守派组成联盟,它不仅是宗教右翼支持者,其中心思想还与20世纪以来取得社会进步背道而驰。里根总统上台后便表示反对《平等权利修正案》(EqualRightsAmendment),这项修正案自1940年起就直作为共和党提案予以保留;他支持所谓《生命修正案》(HumanLifeAmendment)——这项法案几乎禁止所有堕胎方式,还把受精看做是生命源起。
这是美国后女权主义时代(post-feminist)初期阶段,妇女运动和单身女性群体不断受到压迫,而单身女性群体庞大数量似乎又预示着这种压制不会持续多长时间。
1985年,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男性研究者们进行项调查,他们发现名从未结过婚、受过大学高等教育40岁女性,在接下来人生里选择结婚概率只有2.6%。受这个说法启发,《新闻周刊》发表则臭名昭著封面故事,名叫《婚姻困境》(“TheMarriageCrunch”)。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抛出个极其荒谬观点:位40岁还单身女人,相比结婚而言,她更有可能死在恐怖分子手里。《人物》杂志(People)也登出些未婚名人照片,并在这些照片上方印“她们是老处女吗?”[25]标题,同时还提醒人们“大多数35岁以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