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指挥官以体恤下属闻名,继任者沙维奇准将却是位宛如鬼神般严厉老头,刚开始队员总是抱怨连连,但也逐渐对他所作所为产生理解……剧情如此推进同时,沙维奇准将却在人格方面逐渐分崩离析。这便是这部电影叙事特征所在。
指挥官陷入矛盾之中,在战场上若为下属着想,就要尽可能地守护其性命;但与此同时,大家面临是场战争,若不尽快提高战果,那战争将迟迟无法结束……
这也是战争永恒主题。若是重视军队士兵性命,便会导致战果难以提升,进而陷入拉锯战窘境。反之,若想尽早结束战争,就得无视某种程度牺牲,积极进军,这能挽救更多下属性命。究竟哪种选择更好呢?
炸机)约可乘载十二名军人。飞行规模较大时,甚至会同时出动千架四式重型轰炸机。假设是千架轰炸机,则代表该次出击乘载军人数为万两千人。
对于遭遇战略轰炸地区而言,都会知道对方要前来轰炸,因此必定会备有战斗机与高射炮迎击。数字上来说,每次战略轰炸必定会有百分之三到五轰炸机无法返回。假设出动千架轰炸机,则意味着其中将会有三十到五十架轰炸机无法归还。也就是展开次战略轰炸就会有数百名军人丧命,以军队全体人数来考虑,这也是个极大数字。
因此美国对二十岁上下年轻人进行速成教育,培养成轰炸机机组员后就大量送至前线打仗。电影《英烈岁月》③中也有描述类似剧情。据说美国空军士兵只要出击二十五次并成功生还后,即可自军队退伍;但就概率而论,出击二十五次并成功生还几乎是不可能事。当时战事激烈,较为凄惨时候甚至会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轰炸机无法归来,估计当年有多达数万名机组员因此殒命。
由于对德国展开战略轰炸陷入僵局,为打开局面,美国派出两队B-17轰炸机④前往欧洲。而《晴空血战史》故事就是在讲述这批被派遣至欧洲B-17战略空军部队。
温厚对冷酷,哪种才是理想上司?
达文·波特上校(加里·梅里尔饰)是派遣部队指挥官,他性格温厚和善,因此备受下属景仰。即便下属因失误而导致任务失败,他也会为下属掩饰,从不会公开挑明。之后他因故遭到解任,新任指挥官是由格里高利·派克饰演沙维奇准将。
沙维奇准将是位宛若鬼神般严厉老头,队员们不得不接受持续高强度训练,而犯错队员则会遭受到毫不留情降职处分。大家全都筋疲力尽,对沙维奇怨声载道。部队里每个人都认为“继续听这家伙命令可会没命啊!”,甚至有人因此提出调职申请。
但是实际战果却恰恰相反。
多亏严苛训练,部队受到击坠概率逐渐下降,战绩也日渐提升。同时沙维奇准将并非只是平常态度严厉,出击时自己也会搭上战斗机亲临前线,坐镇指挥。下属慢慢地也开始能理解到他所作所为真意。原来他是为下属着想,才会要大家接受如此猛烈训练啊!
虽说结果逐渐变好,但是沙维奇准将精神却逐渐分崩离析。因为不管多努力,下属仍是接连战死,这令他陷入无法控制精神错乱状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