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同时,童贯也向徽宗呈递份奏疏,但这份奏疏没有保存下来。童贯建议趁辽国混乱重新夺回云州。他认为,军队应当兵分两路,先包围东部幽州,再以重兵夺取西部云州。徽宗希望听到蔡京对童贯建议有什看法,多次派宦官去询问蔡京,但直没有得到答复。直到后来有次,徽宗在上朝结束后,留下蔡京直接询问,蔡京才愿意讲出自己观点。蔡京对徽宗说,他对童贯没有信心,也不认为像出征异国这样重要任务可以托付给童贯。徽宗提到童贯早年在西北边境取得胜利,蔡京争辩说,不知道在这些胜利中到底有多少是童贯功劳。[35]
当时,有位没有官职学者安尧臣写篇长长奏疏,更加直言不讳地反驳童贯建议。安尧臣开始就提醒徽宗,对事情仅听取面之词是很危险,因为这样很难听到反对者观点。然后,他引用很多历史上例子,说明派遣军队到边境打仗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认为应当维持早期宋朝皇帝谈判定下安排。安尧臣接着详细论述宦官当政危险,直接点名批评童贯,并指责他犯下各种恶行。徽宗为安尧臣直言敢谏而予以奖赏,但并没有改变自己对童贯看法。[36]
尽管徽宗希望对遣使女真事情严守机密(毕竟对辽而言女真人是反叛者),但还是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利用辽国可乘之机总体政策,徽宗听到大臣们各种观点。童贯和王黼都看好从辽国收复失地机会,但其他大臣,包括蔡京、郑居中、邓洵武、刘正夫和种师道将军,都提出反对意见[37]。郑居中坚持认为,战争付出代价非常巨大,相比于汉代与匈奴作战耗费巨资,宋朝选择向辽支付岁贡对经济造成影响要小得多。邓洵武也强调战争危险,他建议徽宗收集各路去年兵力与粮草报告,放在座旁,时时阅读。同时,他还让徽宗自问更希望与谁为邻,是强大女真还是衰弱契丹?[38]
徽宗发现,使两府同意撕毁与辽国盟约并与金国结盟不是件容易事。几年之后,在1126年至1127年期间,蔡京位侍从记录,他知道决定继续推进这件事原委。这位侍从叙述从1119年十月金国使者来访开始:
诏贯延使及良嗣会京私第,尽却左右人从,惟令拣守门。拣但远闻金使言杖鼓须是两头打。既而使者去,京犹豫未决。贯恨京,毁于上前。京皇恐,遣拣往贯曰,太师与相公相知至深,近闻司空上前不相主张,凡事若有未副意,但请见谕,不必致疑。贯起立谓拣曰:“童贯小内臣,蒙太史提携,今官职至此,岂敢相忘,烦覆知太史,不可信人语言,遂成嫌间也。”拣退,贯复呼之曰:“更烦贤问太师在杭州静坐,今日至此,谁之力?童贯所以报太师亦尽矣。”
拣归,具道贯语,京虽知贯已发怒,然此事实未敢从,但忧惧而已。
第二个关键事件发生在徽宗召集次宰辅御前奏事,蔡京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日,两府俱朝,京不入,[39]上忽曰:“有事欲相商,北方果何如?”郑居中对以时未可为。[40]又顾问余深,深对:“臣与蔡京所见同,亦曾奏知,恐此事不可轻动。”遂问白时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