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随时有崩坏之虞。据说楼里有时闹山魈,没遇见过。魈,是福建山区中种传说中生物,身形如小狗大小,也有说像猴子。该物行动迅捷无比,性子顽皮,常闯入人家,打翻油灯,开些无恶意玩笑。从前农村常有关于魈传说,如今近乎绝迹。夜里散步,有时听见从藏经楼方向传来奇怪声响,像小孩赤脚跑过木地板。刚竖起耳朵听,却又安静。楼阁黑影突兀而森严,月亮移到檐角,像只淡黄灯笼。
住几天,渐渐对竹峰寺加深解。方面是向慧灯师父请教,方面,用手机查些资料。
竹峰寺始建于北宋,寺中传下来刻有元丰字样石臼、石槽可以证明。后来几经劫乱,屡废屡兴,规模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其时由紫元禅师住持。从当地些传说,可以想见竹峰寺当年兴旺(兴旺到有点奢靡)。说是紫元禅师过七十大寿,弟子找来名厨执掌寿宴,要摆三十八桌素斋,遍请全县名流。说法是桌岁,如此就可寿至百零八岁。寿宴提早年就开始准备。当时香火极旺,银钱不缺。厨师拟好菜单,请管事大弟子过目,说其中有二菜汤,都需用到芍药花瓣,道菜要用干制花瓣,汤菜则要用新鲜。芍药花,本地少有,就有,成色也不佳。大弟子问能不能换成别?厨师有些为难。旧时办宴席,菜色、次序都有定式,菜名均有相应口彩,替换几道,就不成套。大弟子去请示师父。紫元方丈在蒲团上眯着眼,也不接递过来菜单,像入定又像瞌睡,白须微颤。过好久,在香烟缭绕中,老方丈睁开眼,缓缓地说:“没有?没有就种嘛。”于是就种。把扬州芍药花工千里迢迢请到这山区小县寺庙里来,如今想来也令人咋舌。老方丈句话,个老人低哑声音,飘飘忽忽,落到实处,就成灿若云锦花朵,实在近乎神迹。芍药环寺而种,遍地绮罗,烂漫不可方物。花香炉香,融成脉,满山浮动。寿宴之后,竹峰寺芍药就出名,列入本县十景之中,当地缙绅名士,多有题咏。这些诗如今还能查到些,大多无甚可观,有趣是,几乎都提到蛱蝶碑。因为竹峰寺此前是以这块碑出名。如今知道它人已经不多。
这碑上有个故事。故事大要在《覆船山房随笔》里有记载,有些细节则是听慧灯师父讲。他是在解放前听他师父说。
说是明朝景泰年间,有个书生姓陈名永字元常,寄住在竹峰寺中。陈元常“家贫,世崇佛,工书,少有才名”,功名不就,就成写经生。几个月前,方丈托他写部《法华经》,酬以银钱,还管吃住,是爱他字,二来也有怜才恤贫之意。陈元常来数月,却不着急写,笔墨不动,每天就在寺中转悠。午饭后在庭院里走走,黄昏时在山崖边坐坐。望望天上云,捡起个松果,看看,又抛掉。日子久,僧人间不免有议论,以为他吃白食。陈元常不着急。他在琢磨该怎写。陈元常少孤,母亲信佛很诚,从小就拿佛经教他识字。他是在念“子曰诗云”前就先读过“如是闻”。《法华经》,他自幼能背,而且感情很深,些句子,使他想起已经亡故母亲。他要好好写这部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