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回东京,完全不以郭绍意志为转移,而是皇帝柴荣句话;不然郭绍还敢抗旨不成?
但柴荣意志,并不是定要郭绍留守河北;而是觉得郭绍部本来就在涿州前线,加上听赵匡胤“推荐”,因此觉得郭绍留下是最妥当选择……但如果让柴荣觉得郭绍不是最妥当人呢?那皇帝极可能会另行部署。
所以,郭绍逻辑、便是想影响柴荣判断,把自己变成不适合留守人;还替柴荣想好更适合人选,那便是韩令坤。
第步设想,先渡过拒马河去;让韩令坤在岐沟关守拒马河。韩令坤龙捷军左厢在岐沟关那位置、又按兵不动没受损失……显然比刚刚经历大战,“损失惨重”“将士疲乏”已经逃回拒马河郭绍部更适合留守河北。
怎回拒马河南岸去?胆小点可以请旨劝说……但郭绍为防夜长梦多,打算直接先斩后奏、跑再说;面请旨,面跑路。
体伤亡多少别写数字,就抒情和描述越惨越好。对,粮草告罄,房屋帐篷损毁无算,伤兵无处安置;欲派兵护送伤兵从岐沟关至拒马河南岸……最后,告诉官家,辽军主力有南下迹象,涿州守不住,请旨尽快撤退到拒马河南岸,以免全军覆没!”
他又道:“涿州*员呢?派几个人叫到中军来。怕辽军重新占涿州后屠城,叫*员明天开始组织涿州城百姓向岐沟关逃离。城里留下尸体,暂时不用管。”
……郭绍说通话,确认大伙儿都知道自己该干嘛,他便再次沉默下来。又是阵理清思路。
其实心里所想东西,他已经反复琢磨许多遍,但现在还得重新再理顺遍,实在是有点繁复、容易出现疏漏。
先是,他判断萧思温追到涿州,多半会上当。(当然万没上当,只能另寻它法。)
因为有在涿州歼敌“万人”北伐首功,郭绍有胆量以功抵过。而且他已经禀奏前线情况,为“防止全军覆没”临机决断退兵,到时候最多说他误判战机、有渎职之嫌,至少不是难以饶恕
郭绍是个很善于学习人,这场战役都是靠以前学来经验。三年前武讫镇城中围伏小规模战斗,太过顺利……让他真切地认识到:这个时代攻城战、几乎没有巷战,攻守双方都按照经验不予考虑。所以旦让萧思温“攻破”城门,辽军又在此前表现得胆大骄悍,他们不趁机尾随入城贪功可能性反而比较小。
入城后,先以烟雾、突袭、假消息扰乱敌军建制,造成混乱;然后重兵从侧翼堵城门,利用地形分割合围。这些事儿,他是向南唐国名将柴克宏学。
若不是柴克宏两次用这种计策,第次是对付李继勋,第二次在濠州对付郭绍;郭绍很难短时间内从无到有想出具体措施、和部署之法。柴克宏曾经是他敌人,但也是郭绍老师……这场涿州之战,几乎完全照搬柴克宏战法。
果不出所料,突然伏击萧思温部,非常顺利。辽军比南唐军战斗力强得多,但用兵之法倒不定有淮南战役中南唐名将高明,或许完全不如。柴克宏如果在世,又如果处在郭绍位置,也能搞掉萧思温部、说不定做得更好。
……那些都是已经做到事。现在郭绍重新回到自己目:回东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