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奏章批复“已阅”即可,交给有司收藏,可能永远也不会再拿出来,另些奏章则提出各种问题,某地大旱、某地水涝、某司要做某事等等,绝大多数时候,宰相批复是将奏章转到相应衙门,由该司提出明确意见,再由宰相批准,来来回回能持续几天甚至几个月。
皇帝职责是监督这切正常运转,并且掌握着最为关键宝玺——没有宝玺之印,宰相批复也只是句空话。
只在极个别情况下,比如某个重要官职出现空缺,或者发生齐国叛乱、匈奴入侵这样大事,才会出现激烈争论。
整个流程环套环,皇帝随时可以叫停,加入自己意见,但是没什用,韩孺子很快就发现,自己想法不会比有司专业回复更好,与其耽误流程,不如旁而观之。
第天工作比较多,有几件事确需要皇帝本人首肯。
不是奏章,而是份西域经营谋略疏,嘴上木讷张印,笔下却很畅通,写二三十页,洋洋洒洒上万言。
韩孺子连看三遍,不禁感叹世上没有完人,如张印这样人,再添两三分“随机应变”能力,就是百年难遇将才,偏偏在临阵时谨慎过头。
兵、马、钱、粮、信任这五样,张印在奏疏中样也没要,他建议是因地制宜,利用西域三十余国力量筑城防守,他所需要是便宜之权,可以在西域刻印封王,事后再请朝廷追任,二是要群熟悉西域事务人相助。
为不让朝廷怀疑他要独占方,张印将只身赴任,家人都留在京城,包括他唯孙子。
张养浩已从碎铁城回京,待在家里不准迈出大门步。
希望册封皇帝生母为第二位太后奏章已经堆成山,理由多种多样,甚至上升到事关大楚江山稳定与否高度。
这正是韩孺子要解决第件事,朱批礼部、宗正府照办,然后送到慈顺宫请太后过目,这是礼节,也是规矩,皇帝不能绕过。
慈顺宫反应也快,下午就送回来,不知是谁操笔,总之太后赞赏皇帝片孝心,要求此事尽快办理。
接下来是对各地减赋,大楚连年征战,尤其是齐、代、燕等地,受损颇多,韩孺子离开晋城之后,曾经巡视圈,所到之处都有大赦,这回是正式确认,并根据情况延长时限,到五年不等。
申明志等大臣提出建议,此事可以稍缓缓,等王太后获封时颁布圣旨,以显王太后慈
张印索要那群帮手比较特别,居然都是大牢中囚徒,但他没有详细解释。
韩孺子这天睡得比较早,次日天刚亮,他在同玄殿朝会群臣,这是项仪式,很快结束,皇帝转往附近勤政殿,在这里与数名重臣共理朝政。
韩孺子当傀儡皇帝时候,每天也在这里坐会,但是离大臣比较远,听到大都是嗡嗡议论,只在争吵时候才能听清些话,拟好圣旨也不会送给他过目,因此对朝廷处理政务过程与思路不是特别解。
第天下来,他发现这点也不难。
勤政殿由宰相主持,各大部司以及各地*员奏章大都汇集于此,他与几名指定大臣商议批复内容,交给皇帝过目,获得许可之后,成文交付相应衙门,只有些比较重要奏章,才由皇帝亲笔批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