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王笑得更加尴尬,当初被望气
“她原来用这招讨好武帝时大臣。”东海王平淡地说,越是在皇帝面前,他越要掩藏复仇之心,补充句,“大概也是有点害怕先帝身边人。”
早有传言说桓帝之死与慈顺太后有关,卓如鹤这批东宫出身*员,当然不受太后喜欢。
卓如鹤就是桓帝选中未来宰相?韩孺子有点意外,还有点小小失望,他对卓如鹤印象很好,也愿意重用此人,却看不出他有宰相之才。
韩孺子收起表单,问道:“如果你当皇帝,会选谁当宰相?”
东海王脸色变,“陛下,可……”
桓帝在位时间不长,事迹也不多,帝纪编纂应该比武帝朝容易得多,负责此事翰林院却迟迟没有展开,理由是武帝材料浩如烟海,牵扯几乎全部人力,只能等段时间才能开始新工作。
东海王明白其中真实原因,对皇帝说:“陛下登基之后,直没有表露对先帝确切态度,翰林院拿不准思路,所以想尽办法拖延,估计没有十年八年,武帝纪是没法定稿。”
翰林院也不敢什都不做,他们收集到许多有用材料,派位老学士慢慢整理,东海王与太监花整整两天时间,抄份完整三品以上*员任免表,从武帝末年到桓帝末年,非常清晰。
前后变化并不大,与韩孺子不同,桓帝是武帝选中最后位太子,登基之后必须秉承父志,轻易不能更改武帝命令。
但桓帝还是按自己心意任命、提拔几位*员,他们之前大都在东宫任职,辅佐太子多年,功不可没,并且深得信任。
韩孺子笑道:“别紧张,朕问是从前,不是现在。”
东海王脸色稍缓,笑得还是有些僵硬,“当时只想着当皇帝以后威风凛凛,没想过太具体问题——应该是罗焕章吧,他是老师,爱管人,也擅长管人,当时崔府里人都挺怕他,连舅舅崔宏也对他客气三分。”
“他不是不想当官吗?”
“嘿,罗焕章是读书人,却有勋贵世家傲气,他是不愿当小官。母亲对说过,像罗师这种人,起步就得是三品官,三五年就得官至极品,否则话,留不住他。”
韩孺子对罗焕章印象深刻,“这骄傲人,居然相信望气者鬼话,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东海王向皇帝指出这几人,“这也是惯例,太子少傅有机会当宰相,太子冼马至少是六部尚书之……东宫官属基本上就是个太子党,头几年还好,旦时间久,老皇帝又已衰老,这帮人免不会变得张狂些,自以为很快就能平步青云,结果却惹来众怒。唉,多少太子最后毁在周围*员身上啊。”
韩孺子看到个熟悉名字,“卓如鹤原来是东宫*员。”
东海王也看到,“卓如鹤是驸马,想必深得武帝信任,派去教导先帝。瞧,先帝也挺重视他,登基第个月就让他去户部当侍郎,第二年调去工部当侍郎,才半年就当上尚书,咦,他直是工部尚书,什时候变成弘农郡守?不仅外派,还贬职。”
韩孺子说:“是朕将他外派出去。”
东海王愣,随后明白过来,是慈顺太后将卓如鹤等东宫旧臣逐出京城,那时皇帝还是傀儡,根本不知道自己做过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