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若素先拱手后说话,“陛下常在军中,就以此为喻吧:陛下是要独挡面大将,还是指哪打哪猛将?”
“朕要独当面大将。”
“纸上谈兵者可为大将否?”
韩孺子略犹豫,“不可,先要试之以千人,指挥得当,再授之万人、十万人,表现出色者,方可为大将。”
韩孺子已经明白赵若素意思,不等他开口,继续道:“事有万,总有些人不拘小节,若以千人试之,乏善可陈,非得多给兵将,才能显出他才华。这种人不多,但是会有。”
“嗯。”
“瞿祭酒现在国子监任职,而且是天下知名大儒,陛下何不任命他为帝师?讲学数月之后,陛下若有所得,自当奖赏师者,多重都不为过。”
韩孺子点头,觉得这个主意非常不错,“此前皇帝有过这样做法?”
“这可以算得上是惯例,此前通常是太子之师获重赏,陛下稍晚些,但是无伤大雅。”
韩孺子笑,“好,就这样,卓如鹤先不着急,任命瞿先生为帝师、冯举为右巡御史之事,要尽快着手,你替朕拟份旨意,明后天不行,过两天朕要在勤政殿上提出来。”
,但是仍需要他经验,以减少君臣之间矛盾。
赵若素不是那种固执己见人,发现皇帝心意已决,他再不进言,而是认真地考虑会,说:“冯尚书接任右巡御史,没有问题,按资历也该论到他。卓郡守从前在六部轮职,外派数年,也该回来。吏部乃六部之首,直接升任吏部尚书,算是破格,但是只要云梦泽剿匪顺利,论功行赏,问题也不大。只有瞿祭酒比较麻烦。”
“所以朕需要你想个主意。御史之职至关重要,冯举接任其,算是朕让步,另位御史只能是瞿先生。”韩孺子不给赵若素劝说机会。
赵若素又想会,“陛下是要立刻任命吗?”
“可以等段时间,最多个月。”
韩孺子想到是邓粹,但是没有提他名字,邓粹成功常有运气成分,要看他在西域做得怎样,才能做出最后评判。
赵若素沉吟片刻,“陛下说得有道理,可微臣还是想多说句:左察御史专管京官,陛下破格任命,只怕会引起诸多猜疑。微臣建议,不如将瞿祭酒与冯举对调,瞿祭酒监察京外之官,既是锻炼
赵若素躬身行礼,口称遵旨,却没有像平常样告退。
“你还有事?”韩孺子问。
“陛下让微臣拿主意,微臣不敢有所保留,陛下觉得可行,乃微臣之幸,可微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若素在中书省为吏多年,深谙迂回曲折之术,绝不在皇帝咄咄逼人时候与之直接争锋,等皇帝满意,他才试探下。
韩孺子笑道:“当讲。”
“个月有点少,如果是三个月,事情会更顺利些。”
“先说说你主意吧。”
“以瞿祭酒资历与官阶,直升御史台,必然遭到大量反对。”
“朕被困晋城之时,瞿先生带领众弟子由洛阳奔赴险地,直入匈奴大营,不卑不亢,其功甚大,不可以破格吗?”
“当然可以,不过论功行赏已经结束,陛下这时候单独重赏人,只怕难服众心。微臣倒有个主意,可以让瞿祭酒不费吹灰之力再立功,进入御史台也将顺理成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