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15000人前往,自己大队人马仍按兵不动。此时,曾国荃接到李鸿章调兵前来消息后,几近疯狂,他将李鸿章告知信件遍示诸将,说:“他人将要来,难道们苦苦攻两年艰辛将要拱手相让吗?”手下将领坚决表示:“愿尽死力。”当晚,通向金陵城内地道已经完毕,次日,曾国荃部由地道炸塌太平门城垣20余丈,攻下金陵。
李鸿章用软磨硬抗办法,拖延会攻金陵长达数月之久,算是成全曾氏兄弟独得“首功”心愿。这样“义举”,真难为心高气傲李鸿章。对此,曾国藩极为感激,攻克南京城不久,李鸿章赶到,曾国藩亲至城外下关迎接,拉着李鸿章手连声说:“兄弟俩点面子,全是你给。”曾、李之间在军政大计上互谅互助,也是湘淮两系能够长期合作个重要原因。
曾国藩与李鸿章在联手镇压太平军这段时间里,他们并驾齐驱,屠杀成千上万太平军将士,染红自己官袍。也正是在镇压抗击太平军腥风血雨中,李鸿章变得成熟起来,由个才高八斗书生,成为个封建王朝所谓能臣。李鸿章后期性格中忍辱负重、克己复礼,都可以说与这段戎马倥偬经历有关。这段残酷无比岁月,让李鸿章真正见识人生酸甜苦辣。曾求学于曾国藩、后来成为李鸿章幕僚吴汝纶评价说,李氏“生平严事曾文正公,出治军,持国事,于曾公相首尾。其忠谋英断,能使国重,是非成败,不毫发动心,秉曾氏学”(吴汝纶《李公神道碑铭》)。可见,李鸿章深得曾国藩嫡传,在李鸿章身上,还是能见到很多曾国藩精神。如果拿李鸿章与左宗棠相比,两人虽同为经世、洋务派,但李鸿章在为人上,却与左宗棠大相径庭。这就是“忍”、“挺”二字绝妙所在。
吴汝伦
曾国藩与李鸿章在性格上还是有很大差异。曾国藩是典型湖南人,性格“耿”而倔强,在生活习性上却很土气;读书太多,凡事总有自己原则,往往在智慧同时,总残留着丝迂腐气,为人清高,不合群,爱较真。而李鸿章则不样,李鸿章总体上极具有江淮人性格,富有草根经验,爱面子,散漫,有着浓重“痞”气,为人处世比较灵活,讲究实效,也比较世故油滑。这样相对实用性格使得李鸿章在官场上要比曾国藩适应得多,方面可以拉帮结派,另外方面又可以大打“迷踪拳”。所以在太平天国平定之后,李鸿章很快就在职位上超越他老师曾国藩,并且比曾国藩更得朝廷信任。
支军队气质往往体现着领头人气质。团队与帮派也是这样。就队伍结构而言,曾国藩湘军主要将领都是读书人,其中有科名达30多人。而且,曾国藩本人也不太欣赏那些只会打“肉搏战”“莽夫”。所以他把没有文化不识几个大字太平军旧将程学启转给李鸿章。曾国藩曾经洋洋自得地说:“这些手下,可以白天打仗,晚上讲学。”而在李鸿章“淮军”中,13营淮军11位将领中,只有举人、廪生各1人,主要将领都出身低微:刘铭传是盐贩子,张树声兄弟、周盛波兄弟介于土匪和刁民之间,吴长庆则兴于行伍……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