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又不满帝党在“抵御外侮”中味不顾实力主战态度。在李鸿章看来,这种意气用事主战,明显是目光短浅。而对于“后党”,李鸿章对于他们严重滞后思维方式,拖拉而不思进取效率又深感不满。
光绪皇帝
1894年是慈禧太后60大寿之年,阴历十月初十,是慈禧生日。慈禧心想举办盛大生日庆典来为这个暮气沉沉王朝“冲冲喜”,让列强领受天朝威风。时间刚跨入新年,正月初,慈禧就来个“殊恩特沛”,把班大臣都加官晋爵番,以示普天同庆——李鸿章赏戴三眼花翎,儿子李经迈,被任命为员外郎……同时,慈禧指派首席军机大臣世铎“总办万寿庆典”。既然“老佛爷”想大操大办自己生日,举国上下都跟着大动干戈,清廷更是忙碌起来,原先只是想把颐和园修缮下,没想到动工才发现,工程越来越大,预算再突破。户部没有办法,最后不得不挪用原先准备给北洋水师更新武器弹药600万两白银;李鸿章也不甘示弱,也挪用以兴办水师为名从各地征集钱款利息100多万两送给慈禧以解燃眉之急。这样行为,用翁同龢话来说,就是“用滦阳换万寿山,用渤海换昆明湖”,这算是李鸿章对慈禧前年在自己70大寿时赠送厚礼“投桃报李”。
新年刚过,李鸿章就直接预见战争不祥之兆。家门口塘是最知深浅,对于李鸿章来说,北洋水师到底处于什样状况,战斗力怎样,李鸿章当然清晰不过。1894年5月,李鸿章再次检阅北洋海军,之后,忧心忡忡地向朝廷提出:“西洋各国以舟师纵横海上,船式日新月异。臣鸿章此次在烟台、大连湾,亲诣英、法、俄各铁舰详加察看,规制均极精坚,而英犹胜。即日本蕞尔小邦,亦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舰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李鸿章奏折中担心终于言中,朝廷刚刚收到李鸿章奏折,这边,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叛乱”事件。当朝鲜国王请求清国出兵帮助镇压时,李鸿章听信驻朝专员袁世凯报告,认为日本“必无他意”,只是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军1500人赴朝。与此同时,日本却派出8000人精锐之师赶赴朝鲜。双方力量悬殊太大,清军下子陷入尴尬地步。李鸿章这时候才猛醒过来,意识到事件危急,他方面紧急召见英、俄使节,想请两国出面斡旋避免战争,另外方面,火速增派军队入朝,和日本相抗衡。
在此之前,日本就为日本兵伐朝鲜“师出有名”埋下套子——这样苦果是李鸿章亲自酿成。那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亲赴天津,与李鸿章签署《天津条约》。当时,年轻伊藤谦逊低调,而李中堂则倨傲自大,派颐指气使。在日本争取之下,《条约》规定:朝鲜若有重大事变,中日双方出兵需要事先知照。李鸿章向朝鲜派兵时通知日方,而日本派出大批虎狼之师时,并没同李鸿章打声招呼。
李鸿章实在不想打这场战争,这当中主要原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