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柯文(PaulA.?Cohen)在其研究义和团运动著作《历史三调》中,提出三种看待历史视角,也就是所谓ThreeKeys:事件(Event)、经历(Experience)和神话(Myth)。
历史学家讲述过去段历史时,往往是上帝视角。为讲述,他去定义“起因”“发展”和“结果”,并将其放在更广阔时间区间内审视,挖掘“意义”。这种历史讲述,把历史当成可以定义、描述和解释事件,是种最常见历史“塑造”方式。这样塑造,往往将鲜活多义历史变成时间线上呆板标记。
事件讲述者重塑过去过程,神话讲述者则给予过去解释。他们为某种目——政治、意识形态或自情感,截取历史片段或某些特性,来下结论,宣称这种结论是对过去“正确”解释。
1918年,陈独秀曾写文章批判义和团,认为这是段“可笑可惊可恼可悲往事”,“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拳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
此时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旗手,向往“共和科学无神光明道路”,当然要彻底反义和团。
如果你曾坐在咖啡馆听别人谈话,就会留意到,人们总会不经意地评价过去人和事。要是你没泡过咖啡馆,随便回想几次你听到谈话,也会发现确实如此。
讲过去人和事,并加以点评,几乎是每场谈话无法回避。
这里“过去”,般不太遥远:前天,上周,有年……最多再远点,“那时候,妈还没生”。
当谈话跨越到讲话者出生以前太远时代,就变成“历史故事”。
们知道历史故事,往往来自书本、课堂和影视剧。这些超越人生经历故事,和亲身经验混合杂糅,形成当下们。
1924年,陈独秀又写几篇文章说明他对义和团看法。这次,他将义和团与戊戌变法、辛亥g,m及五四运动并列为重要国民运动:“……义和团之藐视条约,排斥外力外货及基督教,义和团之排斥二毛子三毛子——帝国主义者之走狗,都无可非难……”
不同时期,提出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不是陈
你随便开口,就包含过去所有人生经验和对历史理解。
《北洋夜行记》故事里,有两个人物让印象深刻,个是曾在清宫做太监赖小辫,个是在隆福寺卖人肉抻面刘三。
赖小辫年轻时为谋生,自己切下面,进宫当太监。后来给赶出宫,连自己“宝贝”都没带出来。别太监为找回“宝贝”费尽心力,他却说:“现在过得舒坦,还想它干嘛?”于是,他嫖娼找乐,后来还结婚。当年自己“甩柜儿”故事,他当作笑谈讲给人听。
刘三年轻时,差点在饥荒里饿死,为活命,他吃人肉。这件往事成他无法越过利刃,时刻绞杀他,只有化身为道德审判者,他才能觉得舒坦。于是他像背负使命行刑者,个接个地杀人,再将人肉卖掉,“看见那多人都喜欢吃人肉,心里总算踏实”。
个人为什变成现在这样,不是因为他过去经历什,而是他如何看待过去。单个体如此,社会也是如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