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eter)记录掌心出汗情形,轻敲膝关节以确认肌肉收缩情形是否异常,诸如此类。
假如突然被问道:“你就是杀害老寡妇凶手吧?”蕗屋虽有自信能面不改色地反问:“请问你说这话有什证据?”但他实在难保脉搏不会不自然地加速,呼吸不会变得急促。是否有什方法能防止这样情形发生?他揣想种种情形,不时在心中做实验。出乎意料是,对于自己提问不管多贴近核心、多出其不意,都不至于造成他生理上反应。想当然耳,他身边并没有可供计测机器,以至于他难以就此判断自己所观察结果是否准确无误。但既然他完全感觉不到神经上亢奋,依理论而言,应该也不至于造成生理上反应。
就这样,经过种种实验及推测后,蕗屋总结出套结论——不断练习有可能影响结果。换句话说,对于相同问题,第次比第二次、第二次比第三次……神经细微反应相对地会越来越微弱。亦即,神经能习惯某种情形。与其他情况比较起来,这是可信度很高推测结论。自己对自己提问毫无反应想必也是相同道理,人在对自己提问之前,早已预期到问题方向。
于是,他字句地搜寻《辞林》中数万个字词,挑选出所有可能在讯问中出现词语,并花上整个星期对自己神经进行反应“练习”。
第二种是通过语言进行。这种方式也没什好担忧,不,应该说,正因为是语言,所以更容易蒙混过关。这种方式可细分出更多下级类型,但最常被运用方法与精神分析师为病患诊疗时所使用方法相同,即联想诊断。这种测验方式是让受测者依序听见“纸门”、“墨水”、“笔”等听起来似乎平凡无奇字词,要求被测者即时反应,直觉地将联想到另个字词说出来。例如,听到“纸门”时,可能会想到“窗户”、“门槛”、“纸”或“门”,任何回答均可,受测者仅需将瞬间直觉想到字词说出来。然后测试者在这些无意义字词之间,不着痕迹地加入“小刀”、“血”、“金钱”、“皮夹”等与犯罪有关词语,进而联想追踪。首先,若不够谨慎,针对老寡妇惨死事件,提到“盆栽”时,恐怕会不小心回答出“钱”。这就暗示受测者对藏在“盆栽”底下“钱”印象最深刻。这等同于是自动坦白犯罪行为。但要是够严谨,就算瞬间联想到是“钱”,也会克制冲动而回答与案件全然无关“濑户瓷器”。
为避免这类造假情形,心理分析师会通过以下两种方法以求取得最真实答案。种是把已经测验过轮字词,经过段时间后再进行次测验。若受测者是在直觉反应下说出字词,大体上前后两次测验答案会相同,但若有故意压抑直觉回答情形,十之八九会与前次答案不同。例如对于“盆栽”第次回答“濑户瓷器”,第二次却回答“土”。
另种方法则是通过某种能精密计测时间装置,记录从提问到回答所历经时间,借由答题所需时间长短,判断受测者答案是真实还是虚构,例如对于“纸门”回答“门”时间仅约秒,而对于“盆栽”回答“濑户瓷器”时间却需三秒以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