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来自于朝中压力——那些遗老遗少们不断向咸丰上奏折说他坏话,说他如此个迂腐书生,哪里懂得打仗呢?只是以打仗之名,沽名钓誉,甚至心怀不轨。
在江西,由于战事不顺利,湘军在给养上也遭遇到很大麻烦。最初,曾国藩筹饷基本办法是留下比中央财会制度所能提供更多资源,也就是说,曾国藩会同地方大员制定些新收入政策,来保证军饷发放,主要措施包括:是设置些不受户部直接控制新地方岁入项目,将这些所得截留;二是他部属旦就任抚督之后,便将岁入权集中在自己手中,避开户部干预,将其中部分用于湘军供给;三是卖官鬻爵——在湘军兴办之初,湖南巡抚骆秉章为支持曾国藩,把这项权力交给曾国藩,这样,出售官衔所得成为早期湘军主要经费来源之。随着湘军人数增加,到后来,这三项措施用到极致,也无法保证军队供给,湘军欠饷情况非常严重。因为欠饷,军士们士气低落,开小差,甚至图谋不轨都有。内部军心不稳,让曾国藩尤为担心。由于曾国藩没有地方大权,他所带湘军在江西又属外来军队,所以,很多当地官吏都视曾国藩湘军为额外负担,用得着时,供给还算及时,用不着时,供给就变得拖拖拉拉。打胜仗没有奖励,如果战败,则备受讥笑,供给更是无从谈起。曾国藩虽然挂个兵部侍郎和团练大臣头衔,但那些大大小小地方官直存有戒心,经常阳奉阴违,硬磨软抗。有时甚至还为曾国藩设计陷阱,让他自己往下跳……这些乱七八糟事情叠加在起,千头万绪,让曾国藩困顿无比。虽然曾国藩意志如既往地坚定,但每每遇到这样麻烦,也感到束手无策,忍不住长吁短叹,甚至会激起愤怒。
最让曾国藩愤怒是“彭寿颐事件”和“毕金科事件”——说起来,话就长——曾国藩初入江西时,巡抚是湖南人陈启迈,并且,跟曾国藩样,陈启迈也曾为翰林院官,按说,对于曾国藩,陈启迈应该格外关照。但陈启迈却经常跟曾国藩过不去,动不动就以不给饷要挟。曾国藩为大局直忍气吞声。比如,陈启迈不经曾国藩同意,擅自调动湘军,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朝令夕改;制造摩擦,羁押湘军营官副将周凤山于长江县,刑辱参将李成谋于芷江县……这些,曾国藩都忍。孰料陈启迈越做越过分,有次,万载县有个叫彭寿颐举人,在乡下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很有成效,打过几次小胜仗。曾国藩很赏识此人,想把这支民间力量纳入湘军。陈启迈听说后,故意以个“莫须有”名义,将彭寿颐押进大牢,严刑拷打。曾国藩实在气极,他很快收集陈启迈许多罪名,向朝廷参本。罪证确凿之下,朝廷将陈启迈革职查办。不料,新上任巡抚文俊仍跟曾国藩过不去——事后看来,地方大员跟曾国藩冲突,主要是利益上冲突,巡抚是个省当家者,不当家,哪知收支艰难呢!个当家跟个要钱人产生矛盾,也是最正常不过——湘军有支驻守江西樟树带,领军叫毕金科,文俊很长时间不给这支湘军供给。眼看毕金科部弹尽粮绝,快支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