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就是只走狗,谁还听他!席话把曾国荃说得哑口无言。曾国藩还说,当兵吃粮,升官发财,就比如养群狗,你扔块骨头,它就跟你走,别人扔块更大骨头,它就可能出卖你。现在这个样子,又有多少骨头可以扔给他们呢?
曾国藩与曾国荃这番谈话,当然有野史想象成分。不过以曾国藩和曾国荃性格和关系,这样谈话内容完全合理。不仅如此,曾国藩到金陵之后,他很多心腹,包括彭玉麟、赵烈文等人,以及著名研究“帝王之学”学者王闿运等,都先后来探曾国藩底。他们开始说话时都很隐晦,有借机发发牢骚,抱怨朝廷奖励不公,有替曾国藩抱屈,因为咸丰帝临死之时有遗言,许诺“克复金陵者王”。可等到曾氏兄弟攻克金陵,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只悭吝地给曾国藩个“等毅勇侯”,“王”与“侯”,相差十万八千里啊!对于部下与幕僚们试探,曾国藩丝毫不动声色,他什也没有表示,后来,为避免越来越多麻烦,曾国藩干脆亲笔写下副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挂在金陵住地中堂上。这样,所有来曾府试探风向人,从这副对联中,就已经明白曾国藩心迹。
实际上对曾国藩来说,他不是没有考虑,而是考虑得已经非常彻底。曾国藩清楚地明白目前形势:摆在自己面前,只有两条路,是“进”——拥兵造反,推翻清廷,自立为帝;二是“退”——自剪羽毛,释清疑忌,以求自保。对于曾国藩来说,他显然不想继续打仗,多年战争已让他彻底厌倦,更何况自己身体和精力每况愈下,继续争权夺利,对于他来说,已没有太大兴趣。曾国藩自那次不告而辞回乡之后,人生态度已亲近黄老哲学,几乎没有攀登顶峰野心。水满则溢,月满则缺,曾国藩深得三昧。因此,曾国藩宁愿自己福分和运气不要太好,所以,他把自己住地方,命名为“求缺斋”,也是这个意思。不仅如此,曾国藩越来越迫切想退隐归田,颐养天年,在往后岁月中,尽情地享受生活,读读书,写写文章。再说,如果造反,就定有必胜把握?曾国藩清楚地知道周围形势,湘军只是清廷进攻金陵个先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他身前左右,朝廷早就布置大量兵马:在金陵西部,官文守武昌,据长江上游;在东部,富明阿、冯子材守扬州、镇江,据长江下游;在北面,僧格林沁屯兵皖、鄂边境,虎视金陵。这些人马,都跟曾国藩湘军毫无关联,他们可以说是来支援湘军,也可以说是来防备湘军。在这样情况下,自己竭力冒险去做这样事,不是很愚蠢吗?
既然没有前进路,那,身心疲惫曾国藩就不得不寻求退路。曾国藩知道,在这种情形下,只有迅速表明自己态度,才能安全度过危险。那段时间,曾国藩无论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日记中;无论是在给朝廷及同僚友朋奏章和信函里,还是在给兄弟儿子家书中,都用不同语言和口气表达个共同意思:胜利得力于别人,自己无功可居。并且,向行动迟重曾国藩变得迅猛异常——是果断地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