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写袁世凯,直是犹豫不定。这样犹豫,曾让持续两年之久。顾虑在于,如果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现今尚有充分结论话,那,袁世凯这个人,从现在到今后很长时间里,都是很难评说。对于袁世凯认识,是最能挑战既成历史观和道德伦理,甚至是最能挑战历史学本身;它甚至涉及到人性幽暗另面,以及不可捉摸宿命意义。
直在想个问题就是,历史发展,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也是无是无非结果。人与时代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直呈现出复杂双重性:当个人得不到命运垂青时候,这个人看起来就孱弱渺小,可有可无,随时可被抛弃;而当时代被赋予某种使命,必须借助于某个人来实现目标时,这个人就会表现得强大无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似。以晚清历史来看,在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身上,似乎都充分体现命运双重性:当他们为这个时代实现某种愿望时,他们耀武扬威,不可世;而当他们被这个时代剥夺使命,无情抛弃时候,他们会变得沮丧孱弱,弱不禁风。只不过相较前两者,袁世凯身上所体现时代轮转力量更强——貌似强大袁世凯在完成自己使命后,立即如悬挂在树上片树叶样,被风雨席卷得无影无踪。
alt
袁世凯
确是这样。相较于曾国藩和李鸿章,袁世凯更复杂,更具有某种象征意义——首先,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个影子,中华传统文明尤其是中原文化诸多特质,在袁世凯身上表现得异常充分;其次,袁世凯还充分地体现人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在袁世凯身上,既有儒、道、法气场,正与邪混合,也有阴与阳起伏。写作和研究袁世凯过程中,最大困惑就是:直以来,们自以为是评价标准和方法,本身就是个问题。历史发展和评价,从来就不像教科书那样泾渭分明,在很多时候,总是业绩和罪恶交织在起,荣光和耻辱交织在起,善良和凶残交织在起。从袁世凯经历来看,这个人从来就不是个平庸之徒,串起他生,是无数个惊叹号和问号:少年时桀骜不驯,像天才,也像顽劣之辈;年轻时,为国家出生入死,青云直上;在此之后,他勇于创新,练新军,变军制,首倡军事改革,成为中国军队现代化领头人;他行事风格雷厉风行、敢作敢为、大包大揽,在那个垂垂欲倒朝代里,绝对堪称个另类;他勇敢地废除千多年科举制度,也得罪个阶层;他在任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六年间,在辖区大推新政,把经过八国联军入侵之后经济惨遭破坏直隶治理为全国“模范省”……更为重要是,武昌起义之后,袁世凯顺应共和潮流,与g,m党人联手,共同推翻清王朝。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袁世凯在加强专制集权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制定系列鼓励和刺激工商业发展政策和措施,经济方面取得定起色;在此之后,他却昏招迭出,最后竟不顾很多人反对,甘心坠入个庞大阴谋执意称帝……袁世凯生,就这样充满惊叹号,也充满问号。他终结方式,是他生中最大败笔,也造就后来研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