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因为分赃不均零零碎碎打好几场,害怕过于损耗民力都不敢闹出太大动静,明面上虽然没有撕得太狠,但当初因利益而结合联盟算是彻底分崩离析。
利用份停战协议挑拨离间瓦解楚赵两国合作关系之后,在原身奏请建议下,燕国又开始以高价从周边诸国内收购丝绸,同时对于本国境内维持耕种百姓减免赋税鼓励开垦。
两相作用之下,燕国耕地激增粮仓满溢,而楚国百姓大面积改种桑树养蚕缫丝,将纺织丝绸卖给燕国就能收获较之耕种多数倍利益,如此来哪还有人愿意种地。不过四五年之后,楚国粮仓亏空米粮紧缺,年年都要从燕国购买大量粮食。
余火听到这里不由抚掌称赞:“妙哉!农业为立国之本,如此来,等于楚赵两国命脉都握在燕国手中。”只要燕国关闭贸易通道拒绝出售粮食,楚赵两国连吃饭都成问题,哪还有余力针对燕国发起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谓釜底抽薪,永绝后患上上之法。
叶印川心中同样满是赞叹,且不知为何忽地生出几分微妙自豪感。顿顿继续道:“不止如此,他还向国君提出许多其他建议:六年前泸州大涝,他提出以工代赈,召集灾民开挖条自北向南大运河,不仅能分流蓄洪,如今从燕国最北端到最南端,最快只要两日功
风彪悍妇孺皆兵。领土形状狭长曲折,与楚、燕两国都有接壤。
燕国国君不愿战火波及百姓致使民不聊生,因此迁移新都后便主动提出停战,如此来签订停战协议时燕国自是要付出代价。原身奏请陈情:倘若割让土地,可割让与赵国接壤但距离楚国最远数座城池,另外可许诺每年向两国低价交易米粮数万石。
这份停战代价十分丰厚,但仅仅是针对赵国而言:无论是良田城池还是米面粮食,都是赵国最紧缺东西。
可对于楚国来说就并非如此。楚国有田有粮不缺粮食,燕国允诺低价售粮协议对楚国而言没有半点用处,而割让城池虽然人口众多土地肥沃,但和楚国之间整整隔着大半个赵国,千里迢迢派人越国而治,怎算都划不来。
同份协议对于赵国来说是香饽饽,对于楚国却如同鸡肋,楚国当然不愿意:同样出人出力打仗,凭什你得到好处比多得多。
燕国国君适时表现出点强硬:如此丰厚条件你们都不接受,岂不是有意刁难?士可杀不可辱,既然你们无心停战执意要打仗,那燕国奉陪到底。
战争劳民伤财,损敌千自伤八百,眼见着肥肉就在嘴边赵国哪能同意,因此百般劝服楚国先将停战协议签下来,之后该如何分配调整使得双方获利均匀,他们私底下再行商议。
这商议就商议出麻烦:楚国最想要当然是赵国兵器和马匹,但国之根本赵国怎会情愿轻易割让,双方谈判谈得肚子火险些打起来,赵国干脆翻脸不认账:
燕国赔偿放在那儿,你想要们俩就平分,至于怎派人跨过治理城池、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值不值当划不划算那是你事。想要国马匹和兵器?那是万万不可能。
不乐意?那你再去跟燕国打仗让他拿出新东西来啊,要你从赵国借道付过路费,要你就想办法渡狭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