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医看来,除外伤(跌打金创)与风邪(感染生病)之外,其他很多病都可以归于“情志病”类。所谓情志病是指个人心态与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
后代人提到药王爷孙思邈,有意无意给这位受尊敬老人家发很多张圣人卡,包括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都有这个倾向。就梅振衣亲眼所见,孙思邈行医与后代传说至少有三点不同。
首先第点,有人说孙思邈生行医济世、救助穷苦大众,给老百姓看病不收钱。这说是想当然,孙思邈看病样会收钱,不比般医生收诊金贵,但也不更便宜。
古时医生看病收费有两种情况:是诊病开方,让病人回家自己去按方抓药,这时收就是诊金。大多数情况医生看病都是如此,普通医生是没有实力开药铺,在当时开药铺比行医赚钱要多得多。第二种情况就是碰到些特殊病,需要膏药、丹药、散药等成药,药房里没有,医生自己配置,或者遇到跌打损伤等需要处置,这时会另收药费。
在唐高宗年间,虽然朝堂上权力争斗厉害,但民间安居乐业,论物质自然没有现代社会丰富,相对比较却很是太平富足,老百姓大多不缺吃穿。有乡民手中时没有现钱,会送几斗谷子、几匹土布、几篮鸡蛋、几条腊肉、山上打野味等暂抵诊金,孙思邈也不计较照样收下。老人家自己用不,也都赏给身边伺候下人。
这不是钱问题,就算孙思邈可以不收诊金过日子,老神医如此,那其他医生怎办?老人家所到之处,民间医生们岂不都得喝西北风饿死,往后看病找谁?孙思邈行医,并不会阻碍附近带这个行业生存发展。
当然老人家也有看病不收钱时候,行走乡里无偿行医施药,生做过很多次这种事,那往往都是在种特殊情况下,就是大疫流行。不论古今,碰见大规模瘟疫爆发,仅仅靠医生都是不行,需要官方组织救助并动员全社会力量,这时作为代医家宗师孙思邈都会挺身而出。
举个例子,唐初太行山区曾爆发“疠风”,就是人们谈之色变麻风病,般人包括医生都避之不及。但孙思邈却不顾危险深入疫区,率弟子在山中建立隔离治疗场所,收治六百余名麻风病人,亲手治愈六十多人,并留下详细医案记录。这已经可以用“功德无量”四个字来形容。
孙思邈与梅振衣外公柳伯舒交谊深厚,也是因为场瘟疫。当年孙思邈在芜城采药结识柳伯舒,受到热情招待,此时传来关中大疫缺医少药消息,孙思邈立即告辞返回关中。临行前柳伯舒指着码头上条蓬船道:“敬仰老人家已久,您老此去救死扶伤,柳某也应稍尽绵力。这样吧,无论您老需要什药材,只要本地有,可以将这艘船装满送您。”
孙思邈真开口,点也没客气,装走满满船药。后来孙思邈为梅振衣治病尽心尽力,也不是没有原因。
其次第二点,有人说孙思邈生行医来者不拒,什人什病都看,而且药到病除,实际情况也不是这回事。虽然不清楚老人家早年是怎看病,但就梅振衣亲眼所见,孙思邈也有婉言谢绝病人时候,有更多时候连药方都不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