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已经拿起这本书,就说明你对经济学感兴趣,至少是时兴起。但即使这样,你还是会有点担心。经济学给人印象就是难——可能不是像物理学那种难,而是要求掌握太多。你可能会想起某个经济学家在电视上做时事评论,虽然那些评论总感觉有点问题,但你只能接受他,毕竟他可是专家啊,而你甚至还没读过真正意义上经济学读物。
但经济学真有那难吗?如果它能用浅显易懂语言去解释,其实真没必要搞得那难。在上本书——《关于资本主义,他们没告诉你23件事》(23ThingsTheyDon'tTellYouaboutCapitalism)[1]里,甚至冒着风险说,经济学有95%都是常识,只是用各种专业术语(jargons,即行话)和数学让其变得看起来很难罢。
经济学并不是唯在外行眼里比实际情况要难学科。在任何需要技术能力专业——比如管道工程或医学中,专业术语虽然促进专业内交流,却使业内人士与外行交流变得困难。更讽刺是,所有技术性职业都有激励让自己看起来比其真实情况更复杂,这样就可以证明他们服务收费高是合理。
虽然这说,但在打消大众涉猎意愿上,经济学还是做得最成功。人们几乎对所有事情都有强烈看法,尽管他们没有足够专业知识,比如在气候变化、同性婚姻、伊拉克战争、核电等议题上。但提到经济议题,许多人就不是很感兴趣,更不用说对这些事情有很强烈观点。你上次和别人讨论欧元未来、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或者美国制造业未来是什时候?不管你在哪生活,这些议题都可能对你生活(就业前景、工资,乃至退休金)产生巨大影响——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你很可能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事情。
确,经济议题不像爱、流离失所、死亡和战争那有吸引力,但这只能部分解释这种反常事态。这种事态存在,主要是因为人们已经被误导而相信(特别是在最近几十年),经济学跟物理学或化学样,是门“科学”——在科学里面,所有事情都只有个正确答案。因此,只要你不是专家,就应该接受“专家共识”,然后不再思考。曼昆——这位哈佛教授和世界最流行经济学教材之作者说过:“经济学家喜欢摆出副科学家样子。对此心知肚明,因为自己就是这做。当在给本科生上课时,很刻意地把经济学描述成门科学,这样就没有学生开课就觉得他们要钻研是门软软学科。”[2]1
然而,经济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物理或者化学那种意义上科学。这个观点贯穿全书。经济学里面有各种各样经济理论,他们各自侧重复杂现实不同方面,做出不同道德和政治价值判断,并得出不同结论。此外,经济理论经常没能成功预测真实世界发展,即使是在这些理论所专注领域。之所以会这样,很重要个原因是:人类有自由意志,而化学分子和物理对象没有。2
如果经济学没有个正确答案,那经济事务就不能只留给专家来决策。每个负责任公民都需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