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英国失业人数飙升到330万,其抨击前任z.府——詹姆斯·卡拉汉(JamesCallaghan)领导工党z.府执政期间,失业人数也才100万。当时萨奇广告公司(Saatchi&Saatchi)为撒切尔夫人设计著名竞选标语“Labourisn'tworking”,现在想想真是讽刺(当时想表达是“工党行不通”,没想到后来是另个含义——“劳动者没工作”应验)。
本来英国制造业竞争力就直在下滑,再遇到这个经济大衰退,整个就被摧毁。许多传统工业中心(比如曼彻斯特、利物浦、谢菲尔德)和矿区(北英格兰和威尔士)变得萧条破败,就像电影《奏出新希望》(BrassedOff)所描绘样,片中格里姆利(Grimley)其实影射就是约克郡煤矿小镇格林梅索普(Grimethorpe)。
罗纳德·里根和美国经济重塑
罗纳德·里根曾是演员,也做过加州州长,1981年当选美国总统,在任期间推出政策比撒切尔夫人有过之而无不及。里根z.府大幅降低高税级所得税率,z.府解释是,给富人减税,他们就能享有更多投资成果,因此就会有更大激励去投资和创造财富。而当富人创造更多财富,就会花得更多,为其他所有人创造更多就业和收入。这被称为“涓滴理论”(trickle-downtheory)。与此同时,z.府还削减穷人补贴(尤其是在住房上),并冻结最低工资(也就是不调高),这样穷人就有更大激励更努力工作。们如果想想,会觉得这套逻辑是奇怪。为什让富人更卖力工作需要先让富人更富,让穷人更卖力工作需要先让穷人更穷?先不管它逻辑是不是奇怪,这套被称为供给经济学(supply-sideeconomics)理论,成之后三十年美国经济政策基本信仰。
像英国样,美国为抑制通货膨胀而调高利率。1979—1981年,年利率翻不止番,从10%左右涨到超过20%。美国制造业本来就有很大部分在和日本及其他国家竞争中节节败退,逐渐失去优势,z.府还这增加金融成本,它们就更撑不住。中西部传统工业中心变成“铁锈地带”(RustBelt)。
美国在这个时期放松金融管制(financialderegulation),为今日美国金融体系奠定基础。恶意并购(hostiletakeover)剧增,改变美国整个企业文化。所谓恶意并购,指是违背企业现有管理层意愿收购。做出恶意并购往往是“企业狙击手”,他们只对资产剥离(assetstripping)感兴趣,也就是把有价值资产卖掉,而不考虑公司长期发展。1987年电影《华尔街》(WallStreet)中说出“贪婪是好”(Greedisgood)男主戈登·盖柯(GordonGekko)就是企业狙击手典型。为避免这样命运,企业要比以前获利更快才行。否则没有耐心股东就会抛售股票,股价下跌,企业被恶意收购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