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钦陵抽打着战马,高声喝叫。
在他身后,数以十万计吐蕃铁骑,沿着青藏高原高山,向着东方,倾泻而下。
想知道,如今大唐,武德究竟还有几分。
李治朝,征高句丽不论大小战事,这已经是第四回。
若此次还是无功而返。
不说天可汗面子挂不住。
只怕唐军武德充沛,战无不胜旗帜也要不牢靠。
倭人就不同。
经过思想改造后,倭人恨不得身为唐人,个个以加入大唐熊津都督府,和魔改后不良人为荣。
暂且,就这样办吧。
抽调万倭人,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作用。
说不上为何,苏大为就是有这种直觉。
牵制……
手里没兵拿什牵制,难不成用头去顶吗。
唐军援兵是不用指望。
李治陛下对于军队福利待遇是越来越苛刻。
从今年开始,大唐百姓参军,再也不是种荣耀,而是种负担,提着脑袋卖命还得不到任何封赏。
带感。
倭人性子单纯啊,这些人虽然个人身体素质远不如唐人。
但思想改造更加容易。
苏大为想想,大笔挥,给安文生回封信。
信里让安文生在安定本州形势后,抽调万人倭军来百济。
李勣说过,大唐之强,在于以最少人口,达成最盛武德,打下最大疆土。
但这样后果是,大唐根本没有足够人手,去镇守这些疆域。
若不靠着唐军不败金字招牌,如何威服四方?
这块招牌,丢不得。
广阔无垠青海,故吐谷浑之地。
时间如梭,进入十月底。
所有消息都呈现在苏大为面前。
而大唐对高句丽新轮战事,终于拉开序幕。
大唐战争机器,虽然疲弱,但依旧隆隆开动。
整个半岛,整个远东,乃至更遥远西陲吐蕃,所有藩属国,臣服于大唐小弟,又或者是敌人,都在默默关注着这场战事。
今后逃兵役人只会越来越多。
这方面是不指望。
也只能从仆从军上想想办法。
若不是为此,苏大为也想不起要狠敲新罗人笔竹杠,硬是要万人过来。
虽然如此,但新罗人毕竟没那可靠,将来也是要还回去。
如今百济熊津都督府,虽然有万府兵。
但其中大半都是刘仁轨麾下。
接下来是要抽调入辽东战场征高句丽。
也就是说在很长段时间里,苏大为手里可用之兵,可能也就三千余人。
还要协助李勣在大同江线,牵制高句丽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