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苏大为硬是凭着强悍智谋和执行力,在不可能中,打出个时间差,打出个大胜之局。
如今百济能有这样有利局面,那是苏大为带着众将士,拿命拚出来。
这番话,即便是心有犹疑李治也不能不为之动容。
李治声音放缓道:“以朕留在百济兵力,能有现在局面,殊为不易。”
停停,他接着道:“既在白江打破倭国,何须再跨海远征?”
几万倭军,在海面上受限于战船和战术不如唐军,被苏大为和刘仁轨再加刘伯英,打得大败。
但这几万倭军若是登陆上百济,那战斗必将是另个局面。
前有倭军,后有百济叛军。
再加上心怀鬼胎新罗人。
还有高句丽在旁虎视眈眈,这是必死之局。
弟,又是年轻代将星,实在是武媚关系网中“异类”。
其身份,位置,在李治眼中,万分敏感。
苏大为心如明镜般。
他深吸口气,定定神,拿出腹中已经想无数次答案,向李治抱拳道:“陛下,臣自跟邢国公习兵法以来,常记在心里句话,叫做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域。
百济虽已被军征服,但百济王室与倭王乃血脉之亲,世代交好。
“陛下,倭国野心勃勃,陛下不在前线,不知倭人狂妄,若不重挫其野心,打掉他们根基,只怕百济永无宁日。”
见李治面上不以为然,苏大为急道:“陛下,倭国看似遥远,但其国对大唐野心直不小,直向长安派驻细作,刺探大唐和陛下隐私,并且倭国中大兄扬言,大唐不过尔尔,要派兵打败唐军,马踏中国。”
全赖苏大为当时反应快,而且连战皆胜,在高句丽、新罗、百济叛军和倭军没有形成合围之势前,先袭取高句丽买召唤,劫去高句丽人粮草。
再返身打崩扶余丰这些百济叛军。
接着再在白江口大破倭军。
最后挟着大胜,又用分化之策,裹挟新罗世子金仁泰,使其与金法敏争夺新罗王之位。
这其中,任何个环节出错,镇守百济泗沘城唐军,都将万劫不复。
否则倭国也不会以倾国之力,率师远征白江。
若非有赖陛下神明,臣与刘仁轨适逢其会,在白江举击破倭军,若被数万倭军登陆,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们在泗沘城只有万唐军,再加上数千新罗仆从。
若倭军与百济叛军相为奥援,再加个高句丽,百济局势必然翻天覆地!”
这番话,绝非危言悚听,而是极有可能之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