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期之后,这类电影就不仅仅只是针对家长和孩子消遣电影,而是将目标扩大到全球媒体市场,尽可能以通俗性跨越区域,跨文化传播给更多观众。
合家欢电影也不再只是单电影语境,大部分合家欢电影是多种媒体知识产权集合,许多是建立在已有品牌之上。
比如,华纳兄弟《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超人》系列以及《蝙蝠侠》系列。
这些电影核心品牌形象已经被观众接受,拥有定群众基础,能以电影、电视、电脑游戏、漫画作品、玩具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好莱坞合家欢电影因此得以跨越电影界限,触及更广阔天空。
在好莱坞,包括杜克在内从业者都有个共识——得家庭市场者得天下!
人物。
作为《蝙蝠侠》三部曲终结篇,杜克决定讲述是个不会再得到任何延伸故事,而这些内容早在2005年他制作《蝙蝠侠:开战时刻》时候,就已经把剧本大纲和人物设定提交给华纳兄弟。
这部影片尺度要小于《黑暗骑士》,作为投资2亿5000万美元超级巨制,影片必然是PG-13级别。
从实质上来说,《蝙蝠侠》三部曲都没有脱离PG-13全家欢范畴,也正是PG-13分级,才保证影片能够大卖。
在好莱坞,电影运作想要得到足够市场回报,必需要考虑使能够被不同族群、不同媒介平台共同理解和接受,在家庭娱乐多样化发展平台中——影院、电视、家庭影院、游戏、玩具或其他形式衍生品,PG和PG-13级电影这类型最容易被接受并获取商业上成功。
检视全球100部票房最成功电影名单,其中超过百分之九十五被标记或被广泛认为是合家欢电影,并且大部分电影是90年代后期上映。
此外,这100部电影都是由好莱坞6大电影公司迪士尼、华纳兄弟、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索尼哥伦比亚和环球影业制作或发行,它们也共同组成美国电影协会——MPAA。
这些电影公司尽管只制作好莱坞每年不到百分之三十电影,但占据全球票房市场和主要电影专营权绝大部分,这些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公司在全球电影发行市场上几乎占据霸主地位。
这些大公司如今票房大片,无论是形式还是目标观众,都明显开始呈现标准化趋势,越来越多好莱坞主流电影分级被定为“须有家长
这类电影指是系列在各媒介平台上能够覆盖17岁以下观众电影,这些电影能够跨越人口和文化障碍,吸引更广泛观众群。
所有超级英雄电影,基本都能划分到这行列当中。
以通俗性、奇观、情感线、正能量来塑造故事和形象,并且在商业盈利需求下,取悦尽可能多观众,得罪尽可能少、文青化观众,是这类电影最大特点。
尽管好莱坞合家欢电影可以追溯到早期有声时代,但它如今市场霸主地位,则是在80年代后期才开始现象。
后好莱坞时代合家欢电影中心地位往往被严重忽视,很多人将合家欢电影定义为针对孩子和他们父母电影,但这种对合家欢电影定义其实已经过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