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方式,是把自己内在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怒火转向别人。”
蛤蟆神情有些困惑,于是苍鹭说:“来举例说明。假如,处在'好;你不好'坐标上个人预订辆出租车,可车没来。这时候他会有什感受?”
“他可能会非常生气。能想象,如果是獵,他会大发雷霆,在电话里跟出租车公司玩’抓到你,你个混蛋'游戏。”
“正是这样。这次设想类似情形,只不过这个人处在’不好;你好’坐标上,他会是什感受?”
蛤蟆设想下这个新状况,他并不太喜欢自己想象结果。“他不会生气,这是肯定。但在这之后,不知道他会怎做。”
都让自卑或自责。猜,这样他就能证实他对看法——无是处,而他高人等。你觉得是这样吗,苍鹭?”
“恐怕确实如此。这会加强他道德优越感,而且常常和另个游戏起玩,那就是’你怎敢!’”
“看上去好像在这个坐标人总需要攻击或者谴责别人。”
“完全正确。这些施虐者利用任何时机来制造些能让他们评判和惩罚别人情境。是他们内心施虐者让他们这做,可内心施虐者是谁呢,这是个有意思问题。”苍鹭停顿下,又问,“个处在’好;你不好’坐标人,你觉得他最极端行为会是什?”
蛤蟆想下,说:“猜,是谋杀。”
苍鹭接着说:“设想这个人是你,蛤蟆,你遇到这种情况。你等出租车没来接你,你是什感觉?”
蛤蟆思考会儿,说:“想会觉得悲伤,想知道司机为什忘记来接。或许会想,他接到其他订单更紧急,而是最不重要乘客。”他停下,接着说:“甚至会自责,认为兴许是没把事情安排妥当。”
“所以你能看到区别吗?”
“能,当然能。”蛤蟆语气有些激动,“所以应该从中得出什启发来?难道要像罐样发火,直说对他们有看法,对着他们大喊大叫?你觉得这就是应该做?”他停顿下,直视着苍鹭说:“猜你认为是'不好',完全就是个废物,是不是?”
“不,当然不是。这些理念不是用来给人贴标签,攻击羞辱别人。它们只是用来理解行为方法,尤其是理解们自己行为。”
“对。好在只有少数人会那极端。不过,你会听到有人这说老板:'给他打工快把小命丢!’他们确实这觉得。”
“照这推测,在这个坐标上玩游戏人都处在'父母状态’?”蛤蟆若有所思地说。
“而且永远都是'挑剔型父母状态'。这些人动不动就指责,焦虑得随时会发脾气,还想用不可能达到标准来评判别人。当然,有时候他们会摆出’养育型父母'姿态,说些诸如
’比你更心痛’或’是为你好’之类话,但大部分人都能听出这是虚情假意。不过,关于这类人心理状态,还有个有意思现象,那就是他们从来不会抑郁。”
“为什呢?”蛤蟆有些吃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