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上完课后照例在篝火边做笔记,帐篷里油灯亮度也算凑合,只是分外喜欢这样露天环境。看着漫天星斗下孤旷大漠,每每令迷醉在这辽远过去。今晚风突然转脾气,宁静地微微掠过,撩起柴火噼
不远处出现小片林子,驼队前头传来走到那片林子即扎营消息。那袭已然走远褐红停下来,回头望。直到走过他身边,然后与同速而驰。
悻悻然神色,夹杂着几分歉意。嗯哼声,转头问:“对,艾晴,你为何叫那位Bhikkhu老和尚,又经常叫小和尚呢?”
知道他想转移话题,可是不懂梵语啊。Bhikkhu是什?还有,当想不起他那难读名字时,总是叫他小和尚。这很奇怪?
反问他:“梵文里有没有对僧人尊称,类似‘和尚’这种发音?”
他想想,摇头:“梵文里应该没有。但是于阗国对传戒师称为Khosha,听上去倒是像你说‘和尚’。”
不过他听赞扬,反而有些忧心忡忡。
直觉上那个老和尚应该不只夸夸他那简单。“怎?他还说什?”
他把眼光飘向远处丛红柳,眼神有些涣散,面色沉沉。思量会才略低下优雅颈项:“那位法师还说,如果持戒不全,则无能为力,只能成为个才明俊义法师。”
“持戒不全?你怎会持戒不全呢?”
抓缰绳手指握紧,指节泛白。头更低,语更轻。“他说,若在三十五岁之前”
哦,长见识,原来们熟悉“和尚”词是从于阗语翻译而来。
“可是,传戒师唯有受大戒十年以上,且熟知大律,才有资格为人剃度、为人授戒。离此还太远,你怎能称为和尚呢?还未受大戒,你应该称为Sramanera。”
又掉梵文!瞪眼看他,他便马上明白,不等开口就自己解释:“Sramanera乃七岁到二十岁之间,受过十戒但还未受大戒僧人。二十岁受大戒后便称Bhikkhu,意为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饮食。”
知道!难怪发音这熟悉。Sramanera就是沙弥,Bhikkhu既是比丘,都是音译。原来僧人称呼也很有讲究。可是在中国,老僧是老和尚,小僧是小和尚,乃至阿毛阿狗恐怕长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没想到“和尚”是个这高规格尊称,不能随便乱叫。
不由发笑,这个沉稳天才少年还真帮恶补不少佛教知识。所以,尽管年龄比他大许多,却因为他早熟,感觉自己是在跟同龄人交流。也幸亏有他,旅途艰辛在日渐融洽相处中添进越来越多乐趣。
他停顿住,素来平静脸上飞过丝红晕,眼里却有隐隐恐惧。只小会,又迅速回复到以往淡定。
“三十五岁之前怎样?”看他模样,感觉会是件挺严重事情。
他沉默半晌,将缰绳放松,面淡无波地说:“不知道汉文如何说。”
这这这郁闷,这不是在吊胃口?
他突然甩缰绳,夹紧骆驼,快走几步,跟拉开段距离。单薄身躯,僧衣被风鼓起,斜斜投射来阳光剪出个寂寥暗红背影。心里纳闷:得罪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