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县倒也出过几个大学生,但基本都是被父母领着去外地上学,回来参加高考,为录
这恳切语调,诚挚眼神,如果冯诺不解他话,当场就要热泪盈眶。
然后陈校长把目光转向冯诺。
“姓冯,”冯诺立刻伸出手来,“是郑先生助理。”
“您好您好,”陈校长拉住他手使劲握握,“带两位参观下学校。”
方寸之大地方,走几步就逛完。于是陈校长步伐放得很慢,边走边跟他们介绍学校情况:“们学生都是附近山村,学校总共86个学生,六个班,每个年级个,都是贫困家庭,半以上是留守儿童。因为没宿舍,学生都是走路来上学,像宝安村那边,每天来回要花三个多小时。”
世界上最悲催事莫过于你以为逃过劫,然后醒来金主爸爸眼看穿你“已经跑完”谎言,冷言冷语地让你下去锻炼。
等你经受完北风和灰土摧残,大老板又让你换衣服出门,说今天要去希望小学实地调查。
“你不休息会儿吗?”冯诺看着对方眼下乌青,“昨天熬到挺晚吧。”
“过困劲,熬夜之后白天向睡不着,”郑墨阳说,“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去看看。”
县城和纳湾小学虽然只相隔十几公里,但山路崎岖,开两个多小时才到。
说着校长推开个班级后门,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回头望着他们。
教室四周墙上像普通小学样贴着彩纸和画报,桌子是久远木桌,上面红漆已经开裂,凳子是早已淡出学校字型长凳。有些学生年纪还小,脚够不到地面,在空中荡荡。
校长朝老师做个手势,示意她继续上课,就把门关上。
“这边不太重视教育,孩子很多都是八九岁才来上学,留级几年,小学毕业就嫁人生孩子,”校长叹口气,“当然,她们都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可惜,有些成绩还挺拔尖呢。”
所谓拔尖,就是小学毕业考试能上八十分。对于冯诺来说,这连中等水平也算不上,但这里大部分学生都很难及格。
“这个学校是们基金会希望小学项目受助者之,”郑墨阳单手撑在车窗旁,指节抵着太阳穴,缓解熬夜带来头痛,“中西部有些乡村小学还在危房里上课,没有食堂没有办公室,所以需要翻新或者扩建,纳湾小学去年拿到资助翻新教学楼和食堂,还新建操场。”
这趟出来得很急,但郑墨阳秘书邓晓仍然周到地和校方打好招呼,让他们带着郑墨阳参观校园。出于对资助人礼遇,校长表示会亲自在校门口迎接他们。
远远地,看到群山间有几栋新修房屋,格局跟四合院差不多,三个屋子围出片长方形空地,地上用水泥压平,画着几条白线,算是操场,左右各有个新搭起来足球门。周围没有栅栏也没有校门,就在教学楼上用鎏金大字写校名。楼旁站着个身量高挑年轻人,面容清秀,远远地朝他们车招手。
“郑先生,”他热情地和他们握手,“欢迎来到纳湾小学。”
郑墨阳回握更加热情:“陈校长心系家乡,愿意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来为基层教育事业出力,直深感敬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