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主社会主义”。相似政治理念,放到不同社会文化土壤当中,发生完全不同“化学反应”。这就是“政治在社会中”。
所以,虽然政治非常重要,但是政治也是有限。个社科学者如果没有这种专业谦卑,就容易成为井底之蛙。理解政治,有时候恰恰要从政治之外着手。只有通过研究政治与其他因素“化学反应”,们才能真正理解世界政治多样性。也正是因为“政治在社会中”,因为“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所以研究比较政治学目,不是为寻找个“放之四海而皆准”政治配方,也不可能找到这样个政治配方。
但是,反过来,这是否意味着,研究比较政治必然要求价值上虚无主义?是否意味着今天委内瑞拉和20年前委内瑞拉无所谓好坏,因为时代不同?所以,比较政治学最后结论只能是:因为所有国家都不同,所有时代都不同,所以不存在是非,不存在好坏。大家想想,这里面有没有逻辑问题?合理逻辑是:这里好东西到那里不定是好东西。不合理逻辑是:这里好东西,在那里定会成为坏东西。们不能跳出个逻辑陷阱,又掉入另个逻辑陷阱。确,“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但是美洲土豆到亚洲也还是土豆,它可能变成大点或者小点土豆,甜点或者苦点土豆,但土豆还是土豆。
那,为什有时候“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有时候又是“在美洲是土豆,在亚洲还是土豆”?这种矛盾其实就帮助们抵达比较政治学思考核心任务:在差异中寻找规律。在差异中寻找规律,简单来说,就是试图搞清楚,想要从A到B,需要哪些条件C?或者说,从A没有到达B,是因为缺少哪些条件C?比较政治学功能确不是寻找政治灵丹妙药,但它同样不是放弃对是非对错判断,而只是试图让这种判断变得更加小心谨慎而已。
可能会有读者朋友说,这听上去很累啊。“既要……又要……”“虽然……但是……”“可能……也可能……”,很想要“从A到B”,但结果还冒出这多条件C?能不能给个明确答案?能不能给个痛快说法?用英语来表达,就是能不能给个punchline?很遗憾地告诉大家,社会科学思考,包括政治学思考,没有劳永逸答案,没有那个punchline。社会科学思考就像是开车,需要时刻警觉,时刻观察路况,并根据路况随时调整速度和方向。刹那间走神,就可能导致车毁人亡。这听上去确很累,但也是唯安全做法。世界是复杂,但又不是随机,知识也应当如此。求知道路,意味着永恒疲倦以及偶尔惊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