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腰上,仰望那尖突主峰,觉得它好孤单寂寞。决定爬到这主峰上去。提着瓶水和相机,请曹师傅在山腰上等,然后就独自往主峰上爬。这儿片寂清,连种田农人也见不到,更不要说游客。
边沿着条小路爬山,边感觉到,在选择陵墓地点上,唐太宗比唐高宗和武则天高明许多。他墓,建筑在这座海拔1188米九嵕山上,确是遗世而独立。即使在交通便利今天,游客也难以到达,索性都不来玩。大家全都挤到高宗乾陵去。比起昭陵,乾陵低矮得多。然而,想太宗是宁愿死后清静。要不然,他当年也就不会选择这座如此高孤峰,来作他“长生殿”。
爬几乎个小时,才登上主峰。唐太宗便长眠在这主峰深处。据《唐会要》记载,他墓室深入山峰南面达“七十五丈”,约230米,可见
碑身,仿佛也在触摸着历史。
唐代经学大师孔颖达神道碑
陕西历史博物馆各建筑物屋顶上都有这种唐代鸱尾,草地上石马来自某座唐陵。
转身,猛然见到个似曾相识物体,摆在展示柜内。西安火车站屋顶上,左右两边,不就是这东西吗?后来落成陕西历史博物馆,所有建筑屋顶上,更全部采用这种装饰,像只勇猛老鹰——鸱尾。原以为火车站上鸱尾,虽根据文献,但仍属现代人想象作品。万没想到,唐代鸱尾,居然还有实物在昭陵个废墟上出土传世。这鸱尾塑造得强劲有力。那弯弯鹰喙部分,充满线条张力。比起后代屋顶上常见龙凤装饰,鸱尾更显得淳朴,也很有中亚风味,很可能是突厥遗风,唐代“胡化”结果。
终究忍不住,央求曹师傅载去九嵕山,探昭陵真面目。
“也没去过,”他说,“不过看您好像是搞研究,们就去看看吧。”
但昭陵在哪里呢?清代金石学家毕沅,在乾隆年间出任陕西巡抚时,曾经四处寻访汉、唐帝王陵墓,并且立碑为记。像汉武帝茂陵和唐高宗乾陵前面,都有毕沅在两百多年前所立石碑标记。游客来到这里,好比放下心头大石:“没错,这就是茂陵。”“啊,这就是乾陵。”然后,他们站在这些石碑前,拍照留念,表示到此游过。
但们来到九嵕山脚下时,完全见不到那通熟悉毕沅碑,也见不到任何显著陵墓遗迹或废墟,更没有任何翁仲和石狮等大型雕刻。这里,只有农田和农舍。曹师傅停车问好几位当地农人,他们都指着九嵕山顶说:“昭陵就在上头。”
曹师傅很够义气,干脆把车子开上九嵕山。路是狭窄黄泥路,不好走,沿途经过许多梯田和窑洞。看来,山上如今还住不少人家,不知他们是否是当年唐太宗守陵人后代?越往上,梯田越少,几乎没有什树木,但山坡上长满苍翠绿草,远远看去,如地毯般柔软,有牛羊在吃草。
车子走整整半个多小时,才开到约三分之二山腰上,无路可去。站在九嵕山上往下望,风景绝佳。前面山脚下,便是著名渭河,缓缓流过这大片关中平原。这里有山有水,环境清幽,确是第流风水,难怪当年唐太宗要选择在这里安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