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篇名为“论持续引力收缩”论文。当然,历史上这天最为人所知是希特勒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虽然这篇论文没有引起很大反响,但它发表也堪称件大事。物理学家和科学史学家杰里米·伯恩斯坦称之为“20世纪最伟大物理学论文之”。当时它几乎没有引起什注意,直到几十年后,物理学家们才明白1939年奥本海默和斯奈德打开21世纪物理学大门。
在论文开篇,他们提出个问题:颗质量巨大恒星在耗尽燃料开始衰竭时会发生什?他们计算表明,恒星核心质量超过定限度(现在被认为是两三个太阳质量)后,它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断收缩,而不是坍缩成颗白矮星。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他们认为这样恒星会在“奇点”崩溃,即使是光波也无法逃脱其周围引力拉拽。从远处观察话,这样恒星将从视野中消失,与宇宙其他部分截然不同。“剩下只有它引力场。”奥本海默和斯奈德写道。也就是说,它会变成个黑洞,尽管他们自己没有使用这个术语。这是个有趣但怪异想法,可是这篇论文没能引起什反响,因为人们直把其中计算当作种纯粹数学探讨。
直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天文观测技术赶上理论发展,天文学家才发现许多这样黑洞。当时,计算机和射电望远镜技术进步使黑洞理论成为天体物理学核心。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说:“回想起来,奥本海默和斯奈德工作是非常完整,是对黑洞塌缩精确数学描述。那个时代人们很难理解这篇论文,因为从数学计算中得出结论与人们头脑中对宇宙运行规则认识大相径庭。”
然而,奥本海默并不会花时间去完善这个结论背后理论,他将这成就留给几十年后研究者。让人疑惑不解是他为何屡屡如此,答案可能与他个性有关,奥本海默缜密批判性思维让他总是心存疑虑,旦有任何想法就会立即看到其中不足之处。然而有些物理学家会大肆宣扬他们新想法,无视它们错漏之处,这不禁让人立刻想到爱德华·泰勒。瑟伯尔回忆说:“奥比总是对所有想法持悲观态度。”他才华反过来也困扰着他,让他缺乏坚定信念,有时这种信念对于探索和建立原创理论必不可少。不过,他质疑精神总能把他推向下个问题。在做出最初跨越式创新后——这次是黑洞理论,奥本海默很快又转向下个新课题——介子理论。
多年后,物理学界那些推崇奥本海默朋友和同行开始思考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他从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奥比物理学知识渊博,”利奥·内德尔斯基回忆说,“论物理学学识博大精深,也许只有泡利能超越奥比。”然而就像人生中许多事情样,能否获得诺贝尔奖涉及诸多因素,包括努力、策略、能力、时机,当然还有运气。奥本海默致力于前沿物理学研究,解决他感兴趣问题,他当然不缺能力,但他没有恰当策略,时机也不对。最后,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是那些取得具体成就科学家。相比之下,奥本海默优势在于他整合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