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主动为客人点烟。“有种强烈感觉,”费希尔几天后写道,“他知道自己头脑正在衰退,而他可能也想死之。”奥本海默坚持要帮费希尔穿上外套,然后又给他开门,还口齿含混地说句:“再来啊。”
2月17日周五,弗朗西斯·弗格森顺道来奥本海默家。他看得出奥本海默已经不行,他还能走路,但是体重已经不到100磅。他们起在餐厅坐下,但没过多久,弗格森觉得奥本海默看起来太虚弱,自己应该先告辞。“陪他走进卧室,然后就离开。第二天,就听说他去世。”
1967年2月18日周六晚上10点40分,奥本海默在睡梦中溘然长逝。这年他才62岁。姬蒂后来向位朋友吐露:“他死得很可怜。他先是变得像个小孩,然后又成个婴儿,他会发出怪声。无法走进那个房间,又不得不去,但真做不到。实在受不。”两天后,他遗体被火化。
刘易斯·斯特劳斯给姬蒂发封电报,声称自己“对奥本海默离世感到悲痛”。国内外报纸都刊登长篇讣告,其中不乏赞誉之词。伦敦《泰晤士报》形容他是“博学多才之人”典范。戴维·利连索尔告诉《纽约时报》:“这个世界失去个高尚灵魂——位把诗歌和科学融为体天才。”爱德华·泰勒评价则没有这些溢美之词:“会铭记他完成项杰出又不可或缺工作……组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在莫斯科,苏联新闻机构塔斯社报道说,位“杰出美国物理学家”去世。《纽约客》杂志在缅怀他时写道,他是“个外貌和举止都无比优雅人,是位散发着知识分子不羁气息贵族”。参议员富布赖特在参议院发表演讲时谈到这位已故物理学家:“们不仅要记住他用自己特殊才能为们所做贡献,还要记住们都对他做过什。”
1967年2月25日普林斯顿追悼会结束后,同年春天,美国物理学会在华盛顿举行特别会议,再次悼念奥本海默。伊西多·拉比、罗伯特·瑟伯尔、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其他几个人都发言,这些讲话后来被结集出版,拉比还为它写序言,他写道:“在奥本海默身上,有种不易觉察质朴。然而,从本质上说,正是这种精神品质,这种在言谈举止中传达出修养,才是他个人魅力基础。他直有所保留,让人总感觉他还有尚未表露深刻感受和洞见。”
姬蒂把她丈夫骨灰坛带回鹰巢湾,在个风雨交加午后,姬蒂、托妮和圣约翰岛上两位朋友——约翰·格林和他岳母伊瓦·克莱尔·德纳姆起开汽艇前往卡瓦尔岩,这是座能从他们海滩小屋望到小岛。当他们航行到卡瓦尔岩、孔戈礁和洛万戈礁中间时,约翰·格林关掉发动机。他们所在位置水深有70英尺。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姬蒂没有把奥本海默骨灰撒进海里,而是将骨灰坛投入海中。它并没有立即沉入水底,于是他们绕着上下漂浮骨灰坛转几圈,所有人都静静地注目,直到最后骨灰坛在波涛汹涌海面消失。姬蒂解释说,她和奥本海默商量过,“那里就是他想要归宿”。
托马斯·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