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过程中,因为蘸墨和回忆场景组织字句,耗费不少时间。写完最后个字后,看下时间,全程耗时六分钟。
随即又到想象中西次间位置,以及楼外东南、西南两角,把《营造档》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二十日十五时发生骚动之前内容写遍。写完计时,皆在五到八分钟之间。
耗费半个多小时,又冷又累地坐到上下天光月台遗址上,看着依旧灰蒙蒙片惨淡后湖,对自己叹口气。
就算是先入为主定向思维,也无法弥补真实愚蠢。现在还依稀记得,在第次听到邵靖描述这起命案之
倒影可映、孤零零光秃秃二层木楼而已,即使和在湖中冒着滚滚黑烟永和轮比起来,也不会有什吸引力可言。在这样远距离,就算上下天光上层是开放性,上层情况,根本不可能看得清楚,何况它有大屋顶遮掩,所以从陆军部众人这边发掘出什目击文献想法,恐怕是落空。
环湖九岛之间都有拱桥相连,从后湖西岸走过去,分别路过武陵春色、坦坦荡荡、杏花春馆三岛。在走过去路上,不禁再次唏嘘。《营造档》最后次记录,皆是以“汽轮撞西岸前覆没”方式记录,无人写下是将撞到坦坦荡荡还是杏花春馆岸。庚子年才过去七年,什辉煌瑰丽全都会迅速被遗忘,忘得干干净净。
从西边上到上下天光这座岛上来,需要绕行那个土坡小丘。选择从后面绕过来,这样自己视角正好能和上下天光观景视角致,面前是世人渴望湖光山色,虽然只是片阴冷压抑灰暗浑浊。
上下天光遗迹现在只剩下楼体建筑台基和月台。台基高于地面,正后方并没有台阶供人登上。然而,并不觉得这样有什违和,因为最开始考古到上下天光时,只是些被烧到完全碳化柱子和旁边散乱堆放大块砖石。现在所能看到完整台基和月台,不过是在二〇〇四年草率地修复之后结果。到底根据是哪个有依据图样版本都不好说。
登上台基,再次想象下如果这里有楼,将是如何种场景。又在想象中墙体后面,观察楼梯、西次房、月台以及窗外空场。没有真正楼梯,所以不可能登上二楼,再去考察身处二楼视野和感触。
估算下,先是站到大概是东侧楼梯边位置,拿出在清华西门现买来墨汁、毛笔和米字格练字册子。
站在台基上,仅凭想象出来墙壁、楼梯、桌椅,是无法依靠。所以,手中有三样东西,怎都无法站立完成任务。无奈下,只好在想象中北墙和楼梯交界空当处,面朝后湖席地而坐。
没有多买个纸杯放墨汁,实在是失策。只好拧开墨汁瓶,用毛笔直接探进去蘸蘸,在米字格册子上写起来。
凭借对烂熟于心场景记忆,不按格子,只是从右往左竖着用小楷字体写下来:十五点钟,方总监督穿堂至月台……
直至写完“展示汽轮成果准备”,共蘸十次墨,可以说用笔和墨质量着实不行,平均下来每写九个字就要蘸次。不过,再回想下,《营造档》里枯笔甚多,应该根本没给四个档案太监备好笔好墨,和这里恐怕算是半斤八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